六祖坛经全文网

宽运法师:柔和忍辱 慈悲一切(中)

发布时间:2024-12-12 03:04:41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宽运法师:柔和忍辱 慈悲一切(中)

宽法法师开示

而第二种人,又是怎么样啊?他们「口虽念佛,心中胡思乱想」;就是说,口里念得很诚恳,但意念上却控制不了;因为一般来说,本来不念佛时没发现妄想、雜念是这么的多,一旦当心定下来念佛后,由于身、口、意都清净了,才看见自己的内心是如此的心猿意马,无法安住,所以不能做到句句清晰,字字分明;但是要怎么样才能做得到呢?因为我们的心是这样的散乱;口里头虽然念着「阿弥陀佛」,但心思却不知跑到那里去了,这就是所谓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枉然」,如果我们的心无法定下来、无法专一,也就是身、口、意不能统一,这样念佛的话,即使把喉咙喊破了,也是没有用的,也是徒劳的。所以这身、口、意的统一,实在非常非常的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就是要「息心观照」;把妄想纷飞的心静止下来,好好地自我观照;我们就是不能够止,也不能够观照,所以不能安住;佛教里有谓「止恶行善」,我们要行善,就必须要先止恶;「止」就是规范我们的行为,止住我们身、口、意不要妄动,止住我们不应该做的事情不去做;又有所谓「止观定慧」,「止」是止息我们妄想杂念,而「观」就是观想、观照,能止则能定,能定才会生出智慧。而「观想」也有很多种,我们可以观想阿弥陀佛,或做《观无量寿经》中的十六种观想,这些种种的观想,都能够帮助我们进入到一种境界里去,令我们对西方极乐世界有更清净的向往;我们对极乐世界的向往,要好像想见自己的亲人一样,如果我们一心想念着西方极乐世界里的亲人,心里渴望能够赶快见到他们,这个时候,我们的心自然就不会散乱,自然就会很专一。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做到一心不乱。

而第三种人,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们「口里念佛,心生疑惑」,为什么会疑惑呢?就是因为信、愿不够恳切,所以心中存有疑惑;比如说,有些人觉得自己学佛的日子很浅,单靠念几句佛号,做一点点功德,将来到底能不能去西方极乐世界呢?往生有没有份呢?心中不觉生起了种种的疑惑;所以说,我们有了真切的信、愿、行,才能不起疑惑,一有疑惑我们心里头就不能够专一,所以我们经常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要善用自己的心,善护自己的心,而且要学会观心;因此,我们要以上述三种人作为警剔;我们念佛,不但要口中念佛,而且要心中有善;不仅口中念佛,而且不要胡思乱想;还有更重要的是,口中念佛,心中没有丝毫疑惑;能够做到这样的话,我们的心才能专注,我们的身、口、意才能高度统一、集中,如此念佛,自然就能达到一心不乱的地步,这是绝对肯定的。

所以祖师才会教示我们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我们今天修行的真正目的无非为了生脱死,不是在这里头做些表面功夫,消磨时间,浪费光阴。真正发菩提心,就是发愿,不单自己要了生脱死,而且希望其他人都能够了生脱死,所以我们同时又必须具足三心;「三心」即是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发愿把修行念佛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令一切有情最终都能够离苦得乐,同生极乐国;这样的发心,才是我最好的发心、最大的发心。

祖师大德把我们的发心分为三种,也就是三个层次,而有下、中、上道三种修行,我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属于那一个层次;最下等即最低层面的发心是什么呢?是「脱离恶趣,生人天善趣门」,脱离恶趣就是脱离三恶道,离开地狱、饿鬼、畜生,希求将来能够生到人天的善趣门中;追求生天,能生到天上,就觉得已经很好了,这个是最低最低的发心。而中等层次是怎么样呢?「解脱三有轮回,断烦恼证涅槃」,能够脱离三有不再在六道中轮回,这已经比脱离三恶道要高得多了,而且还要断除烦恼、证涅槃;在佛教里,涅槃有很多种,有大乘涅槃,有小乘涅槃;由于小乘的发心不大,只为自利、只为自了,所以它的境界不高;而大乘涅槃则可分为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自性清净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等四种;所谓「无住处」就是说他可以随意示现,可以住涅槃亦可以不住涅槃,因为佛性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是故称为「如来如去」,这是大乘的境界,而小乘的境界是涅槃寂静,住于涅槃的常、乐、我、净之中,就觉得很满足了,因此境界不高。那么最上等的发心又是怎么样呢?就是「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即是「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这是上等的发心,也是最高层次的发心;最后得「证大菩提果」。

我们都知道修菩萨行的道路是非常漫长的,而菩萨阶位有五十二个之多,次第修习,最后才能成佛;菩萨最后所证的就是大菩提果,也就是圆满佛道,这才是我们修行人的终极追求。

这上、中、下三种发心,其修行方式,具体地说,亦可分为三种;下者:「思惟人生无常,思维三恶趣苦,皈依三宝,深信因果」;我们都知道,人生是无常的,由于无常,我们才知道要努力修行;思维、观察「无常」与「苦」,可以说是修行佛道的根本;而且还要怎么样啊?要思维三恶趣苦: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涂是非常非常之苦的,大家可能都读过《地藏经》,里面对地狱的描述,实在是十分之可怕;因此,如果我们不想堕落地狱的话,就要皈依三宝,深信因果;世间万物都是有因有果的,「因果」可以说是佛教的一个基础理论;不相信因果就等于不相信佛教,事实上,我们又怎能不相信呢?如果没有因缘,今天大家又怎会来到西方寺

?能够在西方寺一起参加念佛、一起修行,这是我们多生多世的缘份,所以一切都离不开因果,而所谓「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中者的发心又是怎么样呢?「思维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十二因缘,思维解脱生死之道」。思惟苦谛,既然已经知道苦了,就要思维集谛,从而找出苦之所以生起的根源,然后通过修行,来灭除这种苦,最后得以证道;这就是「苦、集、灭、道」的修道过程。接着就是思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因为一念的无明,我们就有了投胎的可能;投胎以后,一连串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由此而发生,所以这十二因缘法,是我们修行人必须清楚了知的,由此而思惟生死解脱之道。其实十二因缘就是一个生命三世流转的过程,我们必须要彻底明白,才不会迷失了生命的方向。修习苦、集、灭、道与十二因缘,将来所得的就是声闻、缘觉的果。(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