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长时间受大乘经教的薰习,叫你舍就很容易放下

发布时间:2024-05-30 03:03:58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长时间受大乘经教的薰习,叫你舍就很容易放下

『命终弃捐』,这后面四句,『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这是讲一个人舍命的时候,命终你要舍弃这个身体,这时候是最难舍的时候。「此四句泛指一切世人。临命终时,则一切积爱之眷属财宝,皆当舍离」。这个事情大难大难!愈是不能舍他就愈痛苦,愈痛苦我们就晓得,来生的果报不好,多半在饿鬼道跟畜生道。这不能舍是愚痴,愚痴感畜生。他爱他居住这个房子、居住这个环境,舍不得离开,决定投生在畜生道,还在这个地方。我们六和园有一只猫,我细心观察,这个猫是六和园前面的主人。我住这个房子是第五个,前面有四个,我想应该是第一代跟第二代,舍不得离开。这个猫认处所不认人,而且它蹲的那个位子都是主人的位子,它睡觉是在主座,那个座位上睡觉,就晓得它是主人。它现在还是主人,它这个念头没有舍掉。我们天天也念佛劝它,要放下、要觉悟,要求生净土,不要再贪恋这些东西。我们如果有这种观念的话,你就要晓得很麻烦。畜生愚痴,非常执著,觉悟不容易,尤其是这一生闻佛法的工夫不够,离开六道轮回就非常困难。所以,闻法的时间要长,长时间的薰修慢慢就觉悟了,叫你舍你很容易放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很有道理,表演给我们看,长时间的接受大乘经典的薰修有很大的利益。

真正学佛的人要像佛常常劝告我们的,自行化他,为人演说。《金刚经》不长,五千多个字,里头这一句说了多少遍,「信受奉行,为人演说」,这句话说多少遍!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对大乘要相信,决定不要怀疑;怀疑,那是我们很大的过失,怀疑就不相信了,这种大法、妙法不就当面错过?那要是净宗,要有一点点怀疑就不能往生,这个损失太大了。真正参透了,对这个世间随缘妙用。妙用什么?善於运用你的缘,这个缘一定是帮助你觉悟,帮助你境界提升;第二个,帮助你积功累德,积功累德是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愈多功德愈大。帮助别人这里头最重要的不著相,绝不求人天的果报,完全回向求生净土,这个人是一等聪明人,这人是佛菩萨,这不是凡人。凡人自私自利,搞自己的名闻利养,把这个排在第一位,这是凡人;佛菩萨把利益众生摆在第一位,没有自己,这是真正成就无量功德。若不是长时间受大乘经教的薰习,我们怎么会知道,怎么会觉悟,怎么会那么样痛痛快快舍掉?决定不求自己安乐,为什么?这个世间很短促,贪图这个世间的安乐,把极乐世界的安乐丧失掉了。极乐世界无量寿,那是真安乐。流浪在外,什么苦都可以受,在六道里头轮回就是流浪在外。无论什么环境甘心情愿,绝不图享受,多积一些功德,蕅益大师讲的,往生品位的提升靠这个。真信切愿,决定得生

经上所说的全是事实,你现前「一切积爱之眷属财宝,皆当舍离」,到你临终的时候一样带不去。「独去独来,无能随伴,至爱之人,可以同时死,但不能同处去」。为什么?各人有各人的业,同时死也不能在一起,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业因不同,果报千殊,去处各各不同,故云莫谁随者」,没有人能随你。《普贤行愿品》里头说得好,「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六根都坏了,眼不能见、耳不能听了,而且很快。「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你是个国王也不行,临终的时候没有一样能带去。「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辅相大臣这是你身边的人,宫城内外是你居住的处所,「象马车乘」是你的交通工具,「珍宝伏藏」是你收集的金银财宝,「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没有一样你能带得走的。这些事情要在平常看破,要在平常能放下,就是说不放在心上,真不能放在心上。佛教导我们,放在心上只有阿弥陀佛,你就完全做对了。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五集) 2012/7/18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