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摄耳谛听

发布时间:2024-05-06 03:02:16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摄耳谛听

学生: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报告的题目是「摄耳谛听」。

上次谈了念佛的秘诀,时时作临终想,接下来应该谈谈念佛的方法。有些人念佛的时候,专心在字上,精力集中在脑海里要清晰的浮现「阿弥陀佛」这四个字。

念佛的方法,我们请民国三位大德来开示,他们都是念佛的过来人,夏莲居老居士、律航老法师、印光大师。律航老法师是夏老的学生,是我们的大恩人,他把《无量寿经》会集本从大陆带到台湾,李老居士遇到了,后来交给师父上人,我们今天才能看到。祖师大德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是「摄耳谛听」,即是听声音,用耳朵认认真真的听自己念佛的声音。

一、夏莲居老居士「听佛轩记」

(一)原文

法门无量,要在明心,功高易进,无如念佛。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成三昧,先修耳根。一切时中,佛号历然。声不越窍,耳听常满。随缘自在,闻性内熏。思专想寂,滞情融朗。佛是本觉,念是始觉。以念启闻,以闻修念。闻即是念,念成於闻。有念必闻,无闻非念。有念念息,无闻闻尽。从闻入流,返闻自性。但能声声唤醒自己,即是念念常觉。但能不随颠倒,即是翻破无明。初则背尘向觉,继则始觉合本,久则始本相泯,自然能所两忘。

(二)略释

引用夏老居士《净语》的原文,连贯起来,略释他上面的「听佛轩记」,即是用夏老的话来解释他自己的话:

「此方真教体,大要在心听。圆通先从耳根证。念来字句用心听,自唤自醒还自应。妄想千般都莫管,声声佛号要分明。一句六字真经,循环莫教暂停。无论苦乐动静,耳边历历佛声。防被境缘牵转,如护生鸟风灯。互融互摄以心听,听久转凡能入圣。闻熏闻修闻自性,一根还原诸根净。听时更比念时真。都摄六根学势至,返闻自性奉观音。自呼自醒还自知,念佛见佛成佛时。声合乎心,心应乎声。心声相依,妄念自清。始觉究竟即本觉。果能心口,字字相应,净宗功夫,十得八九。果能念到,心境如一,方知真空,不离妙有。一声佛号一声心,念念弥陀摄六根。字句分明耳应口,凡情消处见慈尊。此是莲宗真途径,纯以音声续慧命。」

二、律航老法师「并耳念佛法」

念佛宗旨,本为摄心专注一境,令散乱心,渐成片段,乃至一心不乱。若欲达此目的,必须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都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但耳根对声尘,须由听力强锐,方能格外清晰。

并耳者,即合并两个耳根的听力,用在一个耳根上。试看古人射箭,今人放枪,当他瞄准时,皆闭一眼,用一眼,视力格外分明,而听力亦复如是。律航初学此法时,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并在右耳,听一百声;然后两耳平均听一百声。或者摄心记数,初三声注入左耳,次三声注入右耳,再四声二耳一起听,共为十声。如是循环练习,不过一月,大见功效,一往妄念纷驰,现因听力特别增强,渐受约束,偶起妄念,随即觉知,日久自成习惯,不必作意并耳,而自然并耳矣!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则持名念佛者,诚不可不加强听力。

三、印光大师开示都摄六根

(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以彼背觉合尘之生灭,转而为背尘合觉之生灭,以期证於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也。今人若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佛,绝无实证之希望。

(二)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而摄心之法,唯反闻最为第一。

(三)念佛下手,最要莫过於听。听则心沉而一,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

(四)当时常自念自听,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注重於听之一法耳。

(五)念佛之要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只长听自念之佛声,则得之矣。

(六)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於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过於摄耳谛听。

(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

(八)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

(九)听即都摄六根之法,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用之皆有益而无弊。凡一切人皆以谛听告之。

(十)念佛一法,理极高深,事甚平常。欲求心佛相应,第一是志诚恳切;第二是听,反闻念佛声。诚、听兼到,昏散自除。

(十一)摄心方法种种不一,随其人之根器用之,自得其益。若夫最为切要之法,总不过大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字。

(十二)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从朝至暮念,从朝至暮听。比贪多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悬殊也。

(十三)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身心归一。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

(十四)《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即是摄耳谛听之法。当依此而念,不至仍旧妄想纷飞耳。

(十五)所言心、口、耳悉令清楚者,即都摄六根之法则也。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心、口念而耳听,眼鼻绝不至向外驰求,身亦不至倨傲放肆。今人念佛,多多都是不肯认真,故无效耳。

(十六)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默念,亦须常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固明明了了也。

(十七)无论声默,均须摄耳谛听。能常听见念佛的声,则心自归一。此法最稳当,无论上、中、下根,均可得益,绝无受病之虞。

(十八)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十九)念佛之要,在於都摄六根

。当念佛时,摄耳谛听,即是摄六根之下手处。能志心谛听,与不听而散念,其功德大相悬殊。此法无论上、中、下根人皆可用,皆可得益,有利无弊,宜令一切人皆依此修。

(二十)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

(二十一)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心中默念,也要听。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自己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於一。较彼修别种观法,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也。

(二十二)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於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

(二十三)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於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二十四)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於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大势至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者,即此是也;观音所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者,亦即此是也。

(二十五)念时须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即不开口,心中默念,亦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以心一起念,即有声相。自己之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朗朗。能常听得清楚,则心归一处,神不外驰。故眼也不他视,鼻也不他嗅,身也不放逸,故名「都摄六根」。如此念佛,名为「净念」。以摄心於佛号,则杂念虽尚未全无,然已轻减多多矣。若能常常相继,便可浅得一心不乱,深则得念佛三昧矣。

(二十六)无论行、住、坐、卧、声、默,都要字字句句,心中、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默念不开口,心中仍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与开口朗念无异。此为念佛最切要之妙法,且不吃力。《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耳能听得明白,则六根都摄无遗矣。如此而念,名为净念。净念能常相继,则可得念佛三昧矣。

(二十七)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续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

(二十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则由三昧宝,证实相宝,方知此宝,遍满法界,复以此宝,普施一切。

摄耳谛听,并不只是印光大师提倡,古来大德都是这样教人。随举一例,蕅益大师,我们看《弥陀要解》几段话:「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花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祖师这里都用「声」,一声阿弥陀佛、声声阿弥陀佛,他不用「句」,通常我们说一句阿弥陀佛。大师的措辞不是无的放矢,不是随随便便,这是有他含藏的意思,提醒我们念佛的方法:听声音!摄耳谛听。

今天就报告到这里。报告过程恐有错误,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阿弥陀佛。不肖弟子释自了叩呈。

老法师:我们听了自了法师的报告,也看到这篇的文字,确实是他对我们大家最好的供养。他这些年来修行,没有白费功夫,没有浪费光阴,确实有心得,这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为什么他有成就,我们的成就比不上他,原因何在?经论上说的、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的,他认真去做了,确实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做到了。我们懂得,也会说,但是自己没做到。所以,他确确实实是给我们心得报告。这篇东西,对念佛人,尤其是念佛功夫不得力的人,长时间的念佛,念了几年、念了几十年,功夫依然不得力,原因在哪里?听了这份报告我们就明白了,我们的念佛不如法。

他举出这三个例子,夏莲居老居士、律航老法师,《楞严经》上所说的法门,《印光大师文钞》他用的功夫最深,他的根柢是从《文钞》上奠定的。印光大师一生教人,他就记得很清楚,重要的开示他随手可以拈来。所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知道,没真干。尤其是念佛,念佛最重要的,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念从心生,念佛这个念头从心生的,从口里头念出来,从耳朵听进去,这样就能够摄心。许多人念佛时间很长,不能摄心,就是杂念很多,用念佛的方法杂念除不掉,於是怎么样?另外想别的办法,觉得自己业障很重,去寻找其他的方法消业障。殊不知念佛是最好消业障的方法,我们不懂这个方法,或者听了不相信这个方法。为什么不相信?我们学习的时候功夫不够,不是几句就能摄心,要养成习惯才能摄心。还没有养成习惯就想换别的方法,这就坏了,而不能够一个方法坚持到底。这里说的三个人,夏莲老、律航、印祖,随便哪个人的方法都行,都把这个重点说到了。他今天在此地提醒我们,把这些重要的开示都写在此地,我们多看看、多念念,自己再试试看。

我们最大的障碍就是世缘放不下,这才是真正功夫不得力真正原因所在。我们对於六根对六尘境界太在意了,不肯放下,不知道六根、六尘、六识都是虚妄不实,都应该放下。尤其是年岁大的人,中国古人是以六十岁为老人,六十是花甲老人,六十一甲子。李老师以前常常告诉我们,人到六十岁就要为来生打算,为什么?这一生差不多过完了。六十是人生的冬天,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把人生分为春夏秋冬,从你出生到二十岁,春天,这二十年;二十到四十,夏天,成长了,成熟了;四十到六十,秋天,该收敛了;六十到八十,冬天,要准备走路了,换句话说,聪明人要准备来生。人死了并不是就了了,有来生,六十岁以后,认真为来生著想。

念佛法门就是为来生,来生到哪里去?心里面向往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去?信、愿、持名,真信、切愿没问题,问题在持名。持名,蕅益大师说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可见得真信、切愿是能不能往生最重要的关键。真信切愿的人,肯定把世法、佛法都放下了,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得放干净,然后修一向专念。他这篇东西完全著重在念的方法,这个念怎样消业障。摄心就是业障消了,业障没有消,你一面念佛还是一面有妄想杂念,妄想杂念很多,止不住,这就是业障现前。业障现前有没有方法对付?念佛是最好的方法,那就是消业障最好的方法。注重这个念,是心生、口念、耳听,特别把这个心放在耳上,耳听。为什么?你专心在听著,听自己念佛的声音,不是听外头的,容易摄心。不出声念,我们心里默念,有没有声音?有,别人听不到,自己清楚。还是要听别人听不到自己起心动念那个音声,这样它都摄六根,为什么?眼不是不看,耳不是不听,眼也看、耳也听,没有放在心上。心里面,心里头专听自己念佛的佛号,这个重要,一切时一切处都要这样用功。

这样用功,我在此地特别给诸位声明,你在走路的时候,在外面走路不可以,你要注意交通状况。你这样下去,车撞到你你都不晓得,那就错了,这时候要注意路况。尤其如果是自己驾车,驾车的时候决定不能用这个功夫,用这个功夫会出车祸。什么时候?在你平常绕佛的时候,佛堂用这个功夫,你自己家里院子里,用这个功夫,清净场所用这个功夫,就对了。特别是早起、睡觉之前,用这个功夫最好。

这是我们非常感谢,感谢他提供我们这份资料,帮助我们知道念佛方法、念佛的秘诀。念佛真消业障,比什么方法都快,你要用上你就知道了。我们自己功夫得力了,就要劝告别人,自利利他,自他是一不是二,能接受的人就要帮助他。这份资料,我们可以多印一些,放在二楼跟人家结缘的那些文件里面。

摘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九十五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