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学佛的过程—知心、见心、用心

发布时间:2024-10-28 03:03:44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正是人类不断认识世界、认识生命的过程,人类在这个漫长的认识过程中不断研究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从而促使社会向前发展。在人类广阔的社会中,工人、农民、商人、医生、军人,教师乃至学生,都各自面对自己的劳动对象从事研究,在这种研究中发现问题,分解问题,也从此完善自己。人们无论从生计着想,还是从事业着想,恐怕人生在世不研究问题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是考虑问题的大与小,深与浅罢了。那么佛学研究什么呢?佛教信徒又是终日在思考什么呢?学佛人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呢?许多人对此深感不理解,或者说感到陌生,要么执有偏见,要么怀有误解。我以为有必要提出来加以明示,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佛学发展,佛教兴盛的时代。

佛学从创立那天起,全部意义都是在研究生命的根本,也即是研究“心”。佛学为什么要研究心呢?因为佛学创始人释迦牟尼正是从人的生、老、病、死的现象中深感生命的无常,发愿揭示生命无常的奥秘,从变幻生命的现象中找到生命的本质,从而以身学道,艰辛修炼,以亲证生命的体,终于揭示了一切生命变幻的根本,以亲身体证指出生命的缘起,变现灭亡都是“心”的作用,万法唯心,心外无物这便是后学之人千百年来想攻克的一个课题。长久以来,“心”的研究便成了佛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这个基本问题的存在,便使得学佛的全部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知心、见心、用心的过程。

知心,就是要使一切学佛人从理义上要清楚地知道,人的生命的生老病死,只是生命本体心的变现。佛学提示人们不要只见现象不见本质,不要以现象为生命的全部。昔如此,便是终生以妄为本,不得自由,就容易被外境所牵,为现象所累,烦恼丛生,不得解脱,枉自度过一生。释迦牟尼在《楞严经)中指出:“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无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释迦牟尼在这里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常人陷入的两大误区,一是将我们能思能想,能分别判断的心认为是心的本性,认为是生命的本质,这就犯了认影为体,认妄为实的错误。二是心体能产生一切攀缘能力,而常人又喜欢用这种能力去识别心体的实相,这就是很多初学佛法之人易犯的一种通病,这种结果往往是越下力离本心越远。佛学里面常有“法不可说”,“说出来的都不是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之类的学问之语,这是含有十分深刻的道理的,并非是故弄玄虚。世人妄想用推理,用判断,用分析,用想象的方法去知心的本体,这都是枉然的,因为这推理、判断、分析、想象等等能力本身就是心体所产生的动象,这犹如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眼睛,那只是一切虚劳。由此,一个真正学佛人必须亲身实践佛法,那就是实修实证,这便是学佛的第二个阶段——见心。

见心,实质上就是一个佛法的具体修炼过程。我们知道对于生命本体的认识仅从理义上是不能完全通解的,必须通过亲身的体证才能准确地了知生命本体的实相,佛学中关于修证的方法很多,比较规范,比较系统的有三十七种基本方法,佛学中称为三十七道品。这三十七道品不仅包含有广泛的修炼,也含有身体力行的具体操行方法,实为每一个学佛人应该了知的一份珍贵指南。我以为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其基本是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告知人们,生命本体是什么?二是教导人们去如何识知本体。因此,佛学中关于如何指导人们去修证的篇章分量是很重的。见心的修证过程是学佛的关键阶段,而且这个阶段必须靠自己亲身实践,任何外力是无法替代的。如今有若干学佛人四处访僧问导,企图通过高僧大师的一招一式,使自己获有功果,那是枉然的,明师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但那终归是指导,不可能替代自身的修证。这也是佛法真实可信的一大特征。见心的过程是一个清洗的过程,其根本意旨就在于清洗自己的污染,即要清洗精神上的污染,又要清洗肉体上的污染。清洗精神污染就是要静心,扫除妄念;清洗肉体污染,必然要受一些肉体上的苦,这是人人都不能越逾的阶段。因此见心的修炼首先是意志上的修炼,意志是否坚定这是能否取得体证的关键。若干人修无建树,病根就在于意志上的动摇,信力不足,佛缘不深。其次是身体上的磨炼,生命累世的积蓄必然要通过身体的种种表现而反映出来,要释放这种积蓄,解脱这种积蓄,自然要吃一些苦。有人说,学佛修炼就是自找苦吃。这是有道理的,没有血汗的付出,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想修有成果是不可能的,一份劳作一份收获,天公地道、丝毫不差。我们常说学佛修炼犹如人挑担子,其实放下担子便是佛,一半放下,一半是佛。然而世人终归放不下尘世的担子,总是一面叹怨挑担的辛苦,一面又不断往担子里增添一些喜爱的东西。于是只好终身肩负重担,可悲地走完一世。

用心,是学佛的高层阶段,是学佛人崇尚的目标,也是学有成果的重要标志。佛学中通常有“明心见性”之说,说的就是这种境地。能用心之人,己是佛果现前,清净无妄,已获心体大能,境界自是妙不可言。能用心之人,已获大智大慧,脱离了妄心颠倒的认知和见解,对一切事物,当下便知其本体实质。能用心之人,本心无染,再不为外境物欲所动,再不被世界虚妄的现象所迷惑。能用心之人,己从我执中解脱,深解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再生起你我众生之相。对用心之境地,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曾说:“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智慧。”

对整个学佛过程来说,知心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学佛是盲然,不是智信。没有这个基础,学佛目标不确定,信力不坚。见心是关键,没有见心,修证不可能真正悟道,没有见心,对佛经的理解不可能透解,弘扬佛法便没有活力。从严格的角度上讲,没有见心,修证的人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佛家弟子。因为此种人整个心地还处在佛门之外。用心是证果,是普度众生的方便,是与佛同体,与众生同悲的常乐我净的胜景,是学佛的归宿。

从生命的角度来讲,学佛是人生最大的一个课题,是一个最彻底的课题。佛学透视生命运作的全过程,解说世界的成、住、坏、灭。佛学启人智慧,挖掘人的全部潜力。佛学指导人们认识生命,珍惜人生,自利利他的生活。佛学慈悲平等,视众生一体,生命一体。由此,学习佛学是一件利益万千的大事。当今世界,佛学光大发扬,盛事万千,但盛事之下正信艰辛。应了二千五百多年前佛祖关于佛法在末法时期,鬼魔炽盛世间之说。魔王及其眷属的猖行自然歪了佛理,毁伤佛法。由此,一切正信弟子应精进修行,早日明心见性,透解佛法,能运用本心大力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早创世间一片净土。(信息来源:摘自《广东佛教》)

编辑:明蓝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