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居士心得:观过之苦

发布时间:2024-12-24 03:00:36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居士心得:观过之苦

观过之苦

贤启法师有法宝“三剑客”,虽然我们各种各样的烦恼层出不穷,但法师以此三招总能解决我们的一切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观功念恩。常在法师身边的同学,有时也会觉得:怎么老念叨呢?

不过,佛法即是这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强调“观功念恩”,说明我们“观过”比较严重

。问题在于为何不能观过?明明是你错了,为啥我不能观你错了呢?

最主要的原因:观过很苦。

当观某人过的当下,内心紧缩、僵硬,失去观照的智慧,被境界纠缠,进一步情绪泛起,开始诸多的非理作意。有的人形容:这就像是一架失控了的车,眼看着踩刹车,但还是要冲过去。此时不仅感受是苦,这种内心不能做主的状态,更是苦。

而此时,由于内心观过,自然散发的业力就不是良善的了,对方也感受的到。本着观过的心,不论我们说再多的爱语,做任何行为,都是无用的,因为那些都是表面文章。所以,自己的言行自然会遭到别人的反驳和抵触,会遇到不顺利的境界,这就会引发苦受。我们还会埋怨说:“我付出了,为何没有回报?”

更进一步,若自己还不及时调整,观过次数多了,无形中就与对方结下违缘,彼此互为障碍。若此人偶尔出现,倒也罢了。偏偏是日日常伴的人,却如同鸡蛋里夹石头一样,岂不难受?

若问题扩大化,我们因为这个人,而对师长三宝失去信心,离团体同行越来越远,亏的就更大了。这观过不仅影响现在,也让我们的生命在未来失去改善和解脱的希望。我们常常会说:“你都学佛了,你都常住了,他都出家了,还……”“佛法里讲的那么好,你怎么就是这个样子?”

其意思暗含的就是:某人一学佛,就应该立刻变成佛菩萨。否则,那就是没学好。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每个人还未证得菩提之前,都是学人,都是在不断地向着真理和美好接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苦有乐,有起有落,自然有不足的地方。更何况,一个人不能代表团体,更不能代表三宝。若仅因为与一个人过不去,就情绪化地舍弃师长三宝,这定不是明智的选择。在生命里,失去师友团体,就只有不断的轮回受苦。

一旦养成了观过习惯,我们千辛万苦累积的资粮,很容易就消耗了。《广论》里讲:“又于恶行,若烦恼心,猛利恒长,其力则大,其中复以嗔力为大。”《入行论》云:“千劫所集施,供养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坏。”说的就是,在恶心中,嗔恚的力量最大,所谓火烧功德林就是此意。

大火一下子可以把多劫的功德烧毁,而小火也会悄悄腐蚀我们的善业。“腹诽”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虽然表面在做着善事,但心里一直嘀咕,一直怀疑,一直观过,还指望这点善业能够改变什么,岂不是痴人说梦?所做一切都白做了,还不苦吗?

而在嗔心里面,对于同行,对于发菩提心的菩萨,一念的嗔心,恶报尤其严重。《广论》里引《入行论》的话:“如此胜子施主所,设若有发暴恶心,能仁说如恶心数,当处地狱经而劫。”我们为何无法亲近善知识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观过心太重。美好产生于距离,若没有了距离,我们那猛利的观过习气是不分对象的。但因观过,我们无法亲近善知识,这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生命里,缺少贵人的指点,自己摸爬滚打,跌跌撞撞,不断走弯路的苦,又是何其深切和无奈?!

有的情况,自己是羡慕嫉妒,但是做不到别人那么好,于是观过。比如我们观某个人太散乱,话多,恰恰他对团体的热情、慈悲是自己很难突破的;比如观某人奉迎上位,恰恰此人有比较好的依师等流,能够善巧请示,揣摩师意;比如观某人没有人情味,不关怀人,但他的冷静和智慧是自己缺乏的;比如观某人很圆滑,但他的灵活是自己不具备的。所以,虽然呈现的表相是观过,但实际上是嫉妒。这也很苦。还不如坦白地说自己这方面不足,好好跟人搞好关系,向别人学习。越是观过,越学不到人家的好东西。

对别人观过,还来自一种幻想的期待:希望别人要如何对待自己,但别人没有。这完全是出于自己情绪上的一厢情愿,没有用智慧去观照现实缘起。比如某人提前离开,我们执着说他应该跟自己说一声,但他就是没有说。此时我们就开始观过,由此无中生出很多事端。

观过更亏本的是,观别人的过失之后,你会在偶尔一个不经意的因缘下,发现自己也会这样去做。熏习就是一种力量。正如《广论》里讲:“我等多有破衣之过,如拖破衣,唯着草秽,不沾金沙。”别人的好处都看不到,总是执取不足,自己拿来串习。我们的心慢慢地拣垃圾,数垃圾,然后把自己变成垃圾场。

观过是一切时处的,别人状态好了,自己会观过。他为什么状态这么好,我不好?别人状态不好,自己也会观过,他状态不好,影响到我了。这就是凡夫的用心。

其实只要有观过心,一切境界都会观过。不仅是对他人,对自己也会。我们总是执取自己不足的部分,错误的部分,这样越想自己就越差。对过去的自己观过,当时为何没有做的更好一点?过去的自己就与现在的自己对立。对当下的自己观过,觉得自己哪里哪里都不对,就是自己跟自己对立。抓着自己的过失不放,也是强烈的我执和我爱。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会观过。无论做什么,都会看到这件事的不利方面,认为没有意义,不能安住,缺乏信心。本来做这件事情很有功德的,但因为观过心重,总是执取其不利方面,由此也失去了做事的欢喜心,缺乏昂扬的志气和长久的愿力。做的当下不快乐,事情难见成效,累积资粮也很慢。

对于团体的观过更是五花八门了。比如组织一次活动,从发送通知到最后成行,都有很多的变化,不同参与者对此的认识就不同。有的人觉得,每一次变化的安排都越来越好,寺里对我们真是很关心照顾!心中升起欢喜亲近之心。有的人觉得,一次次的变化,正好训练团队的应变能力,所以积极配合上位,应对变化。自身与团体的共业恰好由此因缘,更加紧密。

而有的人觉得,这样变来变去,怎么这么没有信誉?做事没有章法。内心对团体就会产生疏离和不信任。有人觉得,这样不断地通知,太麻烦了,我才不想做这么琐碎的事情,自然就失去了承担的因缘。

所以,念念间,都是种因。

当然,这并不是要我们蒙上眼睛,不敢去明了正误,那是愚痴。人、事、物是否有这个过失是一回事,关键在于我们要把自己的心,安住与功德的方面?还是过失的方面?有过失,而不执取,是第一步。更进一步,若能够借此境界,善巧用心,过失也会转为我们的功德资粮。

这一切都要靠心的力量。观过的苦,在于把自己的苦乐交给了外境,自己无法做主,而白白受苦。所以,了知观过对现在和未来的苦,唯一要做的,就是提起内心的力量,通过刻意执取功德的练习,善巧用心的学习,慢慢地由苦转乐,让自己的当下和未来远离观过之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