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图说108:认恩推过
发布时间:2024-09-26 03:02:49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经文:认恩推过。
【原文】
海外均为使,如何肆诈谋。
有恩皆自己,畏祸诿同俦。
歌舞开华宴,金赀聚满舟。
一朝奸毕露,富贵等浮沤。
注:恩非己出,而冒认为己;过实在我,而推诿于人。其始不过要誉避怨之心,然人有善而我掩之,人无过而我冤之。利己损人,公道泯灭,乃小人之过失,天理所不容也。
案:前朝周璧与吴鲁瞻,同官礼部,奉差至爪哇封王。周为正使,吴为副使,吴博辩有口才,周厚重少言语。时爪哇历元朝百年,久不通贡,封典未行,嗣王得膺宠命,分外优礼。吴恃其唇舌,云朝廷恩典皆己奏请而成,王信之,一切馈送靡不从厚,周只循例薄赠而已。事毕将旋,王各送一舟,吴所得盈千累万,且违禁带其国歌童舞女,为长途耳目之娱。一日至关,例应盘查,吴知周柔懦可欺,过其舟绐之曰:“此船形制稍狭,非正使体统。我与公暂时移易,庶足以壮观瞻、别正副也。”周不知其诈,从之。果为榷使查出,正使舟中所载皆出例外,且违禁携带外国男女。副使舟中所载寥寥无几,据实上奏。帝怒,发法司审问。吴口若悬河,诿卸于周。周天性缄默,不能分辩,且己现居其舟,亦无从置喙也。奏上,周竟削职,而吴晋侍郎。后三年,爪哇嗣主来朝,奏谢曰:“陛下圣明恩及远臣,副大使吴某从中玉成,旷典实出格外。”帝曰:“前此之封,皆朕意也,与吴何涉?”命取该国所馈二使实数,王以底簿进,则周枉认之赃,皆吴物也。始知其认恩推过,实属奸狡,立置重典。周原官起用。
附:宋王曾为相时,士大夫有请差者,公察其可用,必先正色拒之,既而擢用,并不与言。尝曰:“用贤,人主之事,若使之知,是我徇私而市恩也。恩欲归己,怨使谁当?”此不认恩者。曹彬与王全斌伐蜀,斌杀降卒三千余人,公谏不听。及归,上怒,必欲鞫勘,公自诬服,全斌获免,此不推过者。(《感应篇集注》下同)
宜兴邵灵甫积谷数千石,岁大饥,或劝之出粜,公曰:“是图利也。”或劝之赈粥,公曰:“是好名也。”乃尽发所积,雇佣除道修路,自县至湖四十里,复浚蠡河横塘水道八十余里,又通溪入震泽。邑人争来受役,皆赖全活,而水陆又均得利。后灵甫享年九十余,子孙相继登第。此非惟不认恩,而又能善施其恩者也。
嘉靖中,葛守礼为陕西布政,当大计日,有小吏填老疾当罢。公请留之,吏部尚书曰:“计簿出自藩伯,何自忘也?”公曰:“边吏隔省远,当时徒取文书登簿,今见其人方知误填,过在布政司,何可使小吏受枉?”尚书惊服曰:“谁敢于吏部堂上自陈过误?即此可谓贤能第一矣。”后官至刑部尚书。
【译文】
注:不是自己的恩情,却冒认之;过失在自己,却推诿到他人头上。最初不过是出于邀誉避怨之心。然而,别人有善行我就掩盖掉,别人没有过错我却冤枉人家,损人利己,公道泯灭。这是小人的过失,是天理不容的。
案:前朝周璧与吴鲁瞻都在礼部供职,奉差使到爪哇国去封王。周是正使,吴是副使。吴会说话,有口才。周却老实厚道,少言寡语。当时,爪哇国从元朝以来,百余年没有和中国往来,封王恩典也很久未进行。新的王位继承者得到朝廷恩宠封王,对使臣格外优待礼敬。吴凭着自己的伶牙俐齿,竟把朝廷恩典都说成是因为自己奏请才成功的,爪哇王听信了他的话,给他的一切馈赠都很丰厚,而对周只是按常例赠送一点罢了。事情完了,要回国,爪哇王每人送一只船,吴得到的馈赠之物盈千累万,而且还违禁非法携带爪哇国歌童舞女,在长途路上作为娱乐。一天,到了海关,例行盘查,吴素知周柔顺懦弱可欺,就到周的船上哄骗他说:“你这船稍为显得形制狭小些,不合正使的体统,我和你暂时换一换,才够壮观瞻,显出正副使的差别来。”周没有识破他的诈谋,就听从了他。果然被榷使查出正使船中所载礼物皆超出例外,而且违禁携带外国男女,而副使船中所载物品寥寥无几。就据实报告上去。皇帝大怒,移送法司审问。吴口若悬河,把错失都推到周的头上。周天性木讷,不能分辩,况且自己现在在他船上,也不知道从何处反驳。奏上去,周竟被割职,而吴却晋升为侍郎。又过了三年,爪哇国王来中国朝见,上奏感谢说:“陛下圣明,推恩于我这远臣,是副大使吴某从中玉成其事,恩典超出例外。”皇帝说:“前面行的封典,都是朕的主意,与吴有什么关系?”于是命他拿出该国馈赠二使礼物的实际数目来,爪哇王拿出原来的礼单进上,原来周枉认的赃物,都是吴的。才知道吴原来冒认恩情,推诿过责,确实很奸猾,立即加以重处。周起用为原职。
附:宋朝的王曾做宰相时,官员们有请求差使的,王曾考察他可以委用,必定先正色拒绝,然后才提拨任用他。但也不自己告诉他。王曾曾经说过:“选贤任能,是君主的事情。若使他知道,那是我徇私树恩,把朝廷用人之恩归了自己名下,那怨恨谁来担当呢?”这是不认恩的例子。曹彬和王全斌讨伐蜀地时,全斌杀死降卒三千余人,曹彬劝谏不听。归朝后皇帝大怒,定要查办,曹彬就自己承认下来,王全斌得以获免。这是不推诿过错的例子。
宜兴人邵灵甫,积存粮食数千石。有一年大饥荒,有人劝他卖出,他说:“这是贪图不义之利。”有人劝他赈粥,他说:“这是好名。”他把所积存的粮食全部拿出来,雇佣工人除道修路,从本县直到湖州,长达四十里。又挖通蠡河至横塘水道八十余里。又将溪水通入太湖。乡人都争着来做工,因此都得以保住性命存活下来,而又得水陆兼通之利
。后来灵甫活到九十余岁,子孙相继科举登第。这是不仅不滥认恩,而且又能善于施恩德的人。嘉靖年间,葛守礼做陕西布政使。到了大考核的日子,有个小吏被误填“老疾”,要罢职。守礼请求留下,吏部尚书说:“考计簿是来自你地方大吏的上报,你自己怎么忘了呢?”守礼说:“边远小吏离省会远,我当时只是按文书登记在簿上,现在看到他本人,才知道是误填。这是布政司的错,怎么能让小吏受冤枉呢?”吏部尚书惊叹佩服,说:“有谁敢在吏部大堂上讲自己的过失错误呢?就这一条就可以说是‘贤能第一’了”。守礼后官至刑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