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愿法师:使我们烦恼的三个因素
发布时间:2024-09-20 03:03:35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首先是大脑思惟的局限,其次是痛苦之身,第三就是业障,这三种因素导致到我们烦恼痛苦。
第一个因素是大脑思惟的局限。人类的大脑总是力图了解掌控一切,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误认为是真的。我们必须超越大脑的观念束缚,清醒地觉知大脑思惟,不管它如何玄妙,不过是一种见解,是众多想法里面的一种,不要被自己的观点套牢了,随时提醒自己也许还有其他的可能。
我们知道德山宣鉴禅师原来讲《金刚经》,他的书要用担子来挑,他后来开悟以后怎么样?一把火把它烧掉了,为什么?不管你的知见多么玄妙,它不过是一种见解而已。
“人生何处不套牢,好梦由来不愿醒”。我们随时随地被自己的大脑思惟套牢了,但是我们在生死轮回的大梦之中还睡得正香,不愿意醒来,“好梦由来不愿醒”。
所以没有领悟禅的智慧的人经常就会被套牢而痛苦挣扎,尤其是我们特别地要警惕三种容易出现的套,我们往往被这三种套死死地套住。
第一种套就是容易被自己最为得意的长处套牢。
春秋时期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墨翟)就说过:“人寡不死其所长。”人往往就死在自己的长处里面,会游水的人死在江河里面、大海里面;车技非常好的人死在高速公路上。他有长处就有所依恃,有所依恃他就很麻痹,所以往往死在自己的长处里面,人很少有不死在自己长处里面的。
比如说包拯,在中国人眼中包公是正直聪明的化身,但是其实他正是因为正直和聪明,所以他被人利用了,被人骗了。
有一次有个人犯了法,他希望能够减少杖打,动不动就是要打五十大板一百大板,打得皮开肉绽。所以这个人有点钱,就希望能够少打一点。他就向包公手下的小吏行贿,明确地跟他讲希望明天开堂审判的时候能够减少杖打。
而这个小吏财迷心窍,他又很了解包公,所以就向他面授机宜说:“明天开堂以后,包老爷一定会叫我持杖行刑,拿起板子来打你,到时候你就大声地争辩,我自有办法分掉你一半的杖打。”那你就少打一半。
果然,第二天包公提审这个人以后就吩咐这个小吏执行杖打,这个人故意大声地争辩,小吏就呵斥说:“快老老实实地受打,然后滚出去
。”包公一愣,一个小吏竟敢如此仗势欺人,当着自己的面在法堂上面向犯人来抖威风,所以包公就勃然大怒,命令人当场把小吏拿下,把本来应该给这个犯人的杖打转移一部分来打这个小吏,小吏跟犯人的暗中交易就做成了,对不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为什么明察秋毫的包公竟然会被一个小吏耍了一把呢?因为包公固然是要惩罚罪犯,但是他的正直使他更痛恨那些仗势欺人的权贵,对自己身边当差的小吏就更加要治理,所以他就按照自己的逻辑来处罚小吏,不料就正好被小吏所利用。
在这件事之中,包公向来引以为自豪的两点:正直与聪明,恰恰就成为导致他被蒙骗的“盲点”,这是第一种被套牢的。
第二种容易被套牢的就是每一个人多年的生活习惯,使自己养成一套固定的思惟定势和行为定势。
第三种容易出现的套就是总是以习以为常的常识来推测世间的事物,习焉不察,看起来最不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往往最容易出问题。
所以这三种是最容易被套牢的,这就是我们大脑思惟模式的盲点。
第二个因素是,使我们烦恼痛苦的,除了大脑思惟的定势之外,还有痛苦之身。痛苦之身就是指我们内在的能量场,我们内在的那些过去的、不愉快的、不开心的记忆,它在体内形成了一种能量场。
我们每一个念头都有能量作为载体,我们过去不能释放的负面情绪的能量累积下来就形成了痛苦之身,痛苦之身就好像寄居在我们体内的恶魔、魔鬼一样,当一切都风平浪静的时候,它暂时就处于休眠状态,但一旦外在的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它就会被激活,使一个平时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很有修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情绪失控,做出不可理喻的行为。尤其是最近这些,新闻非常多,你看那个药家鑫,那个是无意识的状态之下杀人,他那种蒙蔽、痛苦之身,让他在那一下处于无意识状态,所以就失去理智了,这个是痛苦之身。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是我们自己的自传,我们过去一切生一切生的总和,它都形成了我们的大脑思惟,形成了我们的痛苦之身。我们每一次经历都会在里面留下一个烙印,然后这个痛苦之身就会时时导致到我们情绪失控。
第三个因素,其实大脑思惟模式的僵化就是所知障;由于痛苦之身的推波助澜而导致情绪的轩然大波就是烦恼障;由于所知障和烦恼障就使我们的人生苦多于乐,而且常常身不由己造种种身语意的恶业,就形成了业障;业障必定招感苦果,那就是报障。
可见,不懂禅的智慧的人都是自己的囚徒,都是自己的囚犯,被自己的大脑思惟囚禁了,被自己的痛苦之身囚禁了,被自己的业障囚禁了。我们今天来学修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就能够实践觉悟的生活方式,像佛和开悟的祖师一样生活得欢喜自在。
正如四祖道信禅师所开示的,四祖道信有一次给他的一个弟子牛头法融开示了这么一段法语,这个是我们在生活之中修行禅修的下手之处。四祖说:“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瞋,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我们一直倡导要做个快乐的修行人,其实这个快乐的修行人是四祖大师说的,不是说你要学佛就要苦修,天天要吃馊掉的菜,又故意睡的很差,不是这样的,著相修行能够解脱吗?所以这个是最究竟的修行方法。你去作观行、去澄心、清净自己的心、刻意地让自己达到某一种状态,那个不是真正的修行,不管你用观想的,还是用念佛的,还是用持咒的,只要你是用刻意的方法去达到某一种状态,那个都不是真正最了义的修行,因为你刻意达到,它必然会失去。
----节选自大愿法师《信心铭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