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京城两座法华寺

发布时间:2023-11-23 03:02:19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京城两座法华寺 原标题:京城两座法华寺

法华寺山门南立面

现在北京东城区的地界上,有两个法华寺,一个位于华侨饭店南侧的多福巷44号,另一个则在天坛东边的法华寺街里。这两座佛教寺庙当年在北京内、外城可谓赫赫有名。

多福巷的法华寺

这座法华寺是明代建的,《顺天府志》记载,明景泰中,一刘姓太监舍宅为寺。由于明朝宦官捐修庙宇似乎是一种时髦,带动着民间也大兴修庙之风,几乎使北京城条条胡同都有庙,而现今北京存留的庙宇多为那时所建。明天启七年夏,法华寺重修,立下了“重修法华寺碑记”。后来,又立有法华寺修建纪略、法华寺德悟和尚行实碑记、法华寺真存法师铭、法华寺别院记等多通碑……所以,这座法华寺的一大特点就是碑多,这些碑后来被当作房基、台阶,或已残破,唯有一块碑完好地立在院里。

寻找这座法华寺,颇费周折。我按史书记载索迹,来到报房胡同,从西到东也没见有个像寺庙的建筑。好在胡同里有个修车摊,两个土生土长在胡同里的人竟不知哪是法华寺,只是告诉我:“那大庙啊,得从后边那胡同进,这边儿早就进不去了。”按照二位的指引,我绕到多福巷,问了几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才来到了多福巷44号。

严格说,多福巷44号只能算是法华寺的后门。因为以前北京胡同里大的宅院都是跨着两条胡同,法华寺也这样,史料记载它是个坐北朝南的寺庙,其正门是在报房胡同。《北平庙宇通检》记述:“法华寺,豹房(即报房)胡同……”进到寺庙后院,看到的是一片狼藉,拆迁已经进入尾声,只有一通半残碑还立在那里。从所剩地基和房屋木架结构,还可以看出早年法华寺的宏伟壮观

。据载,清代乾隆四十三年重修以后,它占地广阔,规模庞大,东西有三路院落,南北有五进殿堂。《光绪顺天府志》中说:“殿宇轩敞,庭中杂莳花木”;《啸亭杂录》则称:“其巨为东城诸刹冠”。

一是其建筑规制高。仅从山门砖砌的门额匾——“敕赐法华禅林”中的“敕赐”二字,便可看出其与皇家之缘。再看这寺庙的格局,正面五座大门,中为山门,东西各有大门和旁门,钟鼓楼、旗杆院一应俱全,沿甬道步入共有四重大殿,每一进又都有东西配殿。一进为供奉菩萨的天王殿;二进是正殿——带月台的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三进为供奉如来佛的毗卢殿;最后一进是大悲坛。寺庙建筑尽显皇家规制,正殿大雄宝殿为庑殿顶,正脊上有砖质透雕凤凰和莲花,五彩重昂斗拱,内有藻井三个:中间的是浮雕盘龙,两边的为彩绘盘龙……难怪清朝后期,这座寺庙逐渐衰败之后,这里便成了王公大臣们的居所。《啸亭杂录》为证:“咸丰庚申之役,王公大臣于此设巡防处。总之者为瑞文庄公常、文文忠公祥、宝文靖公鎏、麟梅谷魁。凡数月,和议即定,诸大臣于此延见洋人,是为京师交涉之始。”后来,此地更是外地进京官员的临时住所。

二是供奉规制高。北京城里的寺庙能够修建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的不少,但能修建毗卢殿,供奉如来佛的寺庙还真不多,所以这座法华寺的供奉在当时应该是最高级别。

1949年后,这里成为外交部宿舍,已故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曾在这里居住。然而,上世纪80年代,这座寺庙的主体建筑均被拆除,盖起了居民楼,其文物价值已不复存在。但这座寺庙中发生的故事却永远载入了史策。

天坛东边的法华寺

这座法华寺,其现代知名度可比前面那座法华寺高多了。如果您在北京城里打听法华寺怎么走,一准儿有人告诉您:“坐公交车,法华寺有一站。”您下车后往东边的街里走不远,就能看到法华寺的山门了,那是个三开间歇山顶建筑。

这座法华寺的全称是“大兴法华寺”。民国寺庙档案记载,它是“前明弘治十七年私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起源还有一段忠义的故事。弘治十七年所立“法华寺记”碑中记载,明天顺间,御马监阮河在甘肃阵亡,内府因此为他向皇上请功,并奉敕将遗体取回安葬在苜蓿园,也就是现址的西北侧。当时有位叫文觉的僧人在这里搭建庵舍日夜诵经守护,并化募四方,准备盖造佛殿。他的徒弟们也辅佐师傅,使这一善举一直延续。这件事儿被一位钦差、姓孙的司礼监太监知道后,上奏给皇上。当时的宪宗皇帝便敕旨为僧人建佛寺。传说建寺庙挖地基时,忽有一童子现身,口中诵念着《华严经》,人们便给这座寺庙取名法华。在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因其隶属大兴县,所以门额为“大兴法华寺”。不论是建筑规制还是供奉,这座外城的法华寺远比不上内城那座法华寺,但在外城,它也算是一座较大的寺庙了。

上世纪80年代,原崇文区文保所对辖区内的文物进行普查时,曾绘制了详细的法华寺布局图。根据图中所示,这是个坐北朝南、有三重大殿的寺庙。从山门进去后是带月台的天王殿,再往里走,过二道门,是带月台的大雄宝殿,其后是大悲坛,后院是僧人的生活区。据说,当年法华寺内种植的海棠一年能开两次花,很是诱人。《行素斋杂记》记载:“崇文门外法华寺,佛殿前后,海棠数株。独殿右一株,每年春秋两番作花,亦理之不可解者。”每到海棠花开,观者便络绎不绝,成为当时京城的著名景观。明、清时,因城外的墓地多,所以外城的很多寺庙都设停灵房,由僧人念经超度后再下葬。可能是法华寺的修建就有守灵的缘由,所以这里的灵房好像更多些。前往法华寺实地踏查时,这里一位老住户说,当年“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革命先驱李大钊遇害后,就是在这里停的灵。这让我对这座寺庙产生了在建筑之外的兴趣。于是我庙前庙后的一通转。

为什么要“转”,那是因为现在这座寺庙已经分不清哪儿是一进院,哪儿是跨院了,所有空地儿都被不规整的自建房所占,只留出了能一个人通行的弯弯曲曲的小道儿。我曲里拐弯地绕到了法华寺的后部。这里应该是大悲殿的后墙,墙根处躺着一块旗杆石,正面图案是二龙戏珠,但这龙可是“四爪”,足见这寺并非“敕建”。我在这座大殿后面发现了道教的符号“太极图”,这让我想起在查阅法华寺档案时发现,这寺里既有释迦牟尼像又有关公像,联系起来分析,这座寺庙当时应属三教合一。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