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云何心能得明净

发布时间:2023-11-19 03:04:55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云何心能得明净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独一清净究竟处,心自明净。

佛法在修行的层次和悟理的浅深上,有种种差别,如何去了解这些差别,明白这些层次,使此心本具的光明和清净得以显现呢?道信大师回答说:;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维,亦不观行,这六件事都不要做。这六件事,是我们修行人反复在做的事情。比如说念佛,比如说怎么样管住我们的心,怎么样看住我们的心,怎么样分别计较凡心、圣心、善心、恶心,怎样思维,思维之后如何发起观行,根据法义的要求对照自己的言行等等。

应该说这都是对修行人的正面要求,四祖大师却说不要去做这些事。不做这些事心怎么会明净呢?关键是;亦不散乱。;亦不散乱实际上就是无念的境界,无功用行的境界,不着诸相的境界。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求不要起心动念去做这些事。心里面没有散乱了,那就心心念念在观行中,在思维中,在看心中,在念佛中。有散乱,才要去对治;没有散乱,就不需要对治。心不散乱,就是停止任何有意识的对治方法,任运保持平常心。

;直任运,就是相续不断地保任下去,毫无执着地保持平常心,随缘任运。;任运一词本为随命运安排之意,用在修行上却不能作如是解。特别在此处,四祖大师说了有关修行的七个;不之后,第八个要求;直任运,是必须坚持的。;直者相续不断,;任运者真实、不做作,举目即是,触事皆真,无有走失,率性而真。这是修行者证悟后的境界,用语言解释不清楚。只可意会,难以言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真正拥有了这种怡然自得、安祥愉快、心无散乱的境界,才能够体会到什么叫做;直任运,能说得出来的都不是。

;亦不令去,亦不令住,就是直任运的状态。不是有意识地令心念安住,要一切顺其自然,无能无所,安详自在,清净了然。下面有三个形容词:;独一、清净、究竟。;独一就是没有第二念;;清净,没有烦恼污垢;;究竟,没有对立面,无能无所,能和所成为一个,心和所做的事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点空隙都没有。在这种状态下,;心自明净,你的心自然而然就是明净的。这一段文字讲的是顿悟,下面接着讲渐悟。

;或可谛看,心即得明净,心如明镜。或可一年,心更明净。或可三、五年,心更明净。或可因人为说,即得悟解。或可永不须说得解。

;谛看就是认真管住我们这颗心,令杂念不起,烦恼不生,久而久之,这颗心就可以得到明净,如同明镜一般

。用谛看的方法,;或可一年,看它一年,;心更得明净,这是时间最短的;;或可三五年,心更明净。从时间上说,有一年开悟的,有三年开悟的,也有五年才开悟的,就看每一个人的根机如何,用功怎样。就看他用功得不得法,是精进还是懈怠。根据这些因素而定。;或可因人为说,即得悟解;或可永不须说,得解经道。从开悟的时间上说,有顿、有渐。从开悟的因缘上说,有自悟,也有他悟。许多祖师用功几十年,心里明净不了,经过老师一点拨,马上就开悟。也有的不需要人说,他自己就能够得解。;得解实际上也就是开悟。《五灯会元》等禅宗语录有很多这样的记载。

虚云老和尚开悟,就没有老师点拨。老和尚在高旻寺打七,护七师倒一杯茶,茶溅到他手上,手被烫了,杯子掉在地上,听到那声响,开悟了。我们可能房子塌下来也开不了悟,打大雷也开不了悟。因为我们没有用功啊!一定是用功到了那种境界,才会有那种结果。

还有的是因为有人说,他就开悟了。六祖大师得法以后,从黄梅走回广东。五祖麾下的五百弟子,觉得衣钵给一个没有出家的行者得去了,心里很不平衡。应该说,那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跟五祖那么多年都没有得着衣钵,神秀大师为五百多人的教授,都没有得到衣钵!他一个南蛮子,没来几天,就把衣钵拿走了!尽管都是修行人,还是不免起心动念。其中就有一位慧明上座,曾经当过军官。他说:;这不行!我一定要去把衣钵要回来!六祖在前面走,他就在后面追。一直追到江西、广东、湖南三省交界处的大庾岭,把六祖追上了。当时六祖有所察觉,就把袈裟和钵盂放在石头上,自己躲进草丛里。慧明上座追上来,发现衣钵放在石头上,喜不自胜,打算拎起衣钵转回黄梅,结果拿不动。

这时候他生起惭愧心,觉悟这绝对不是一领袈裟一个钵的问题。于是他就呼唤行者的名字。六祖走出来对他说:;若要袈裟在此。慧明上座说:;我不为袈裟而来,我是为佛法而来。六祖大师就让他摒除万念,然后对他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一言之下,慧明上座马上开悟了。这就是有人点破而心得悟解。

;众生心性,比如宝珠没水,水浊珠隐;水清珠现。为谤三宝,破和合僧,诸见烦恼所污,贪嗔颠倒所染,众生不悟心性本来常清净。故为学者,取悟不同,有如此差别。今略出根缘不同,为人师者,善须识别。

众生的心性就像掉在水里的摩尼宝珠。水清了,珠子就显现出来;水混浊,珠子就看不见了。;诽谤三宝,破和合僧。这两条在犯戒的罪过里面是最重的。出家众受沙弥戒、比丘戒之前要问遮难,其中就有一条是否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就是破坏僧团的团结。僧团为和合僧。六和合:;身、口、意、戒、见、利。;身和同住,口合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口意三业要和合,戒要和合,见解要和合,利益要和合。

牛奶每个人一瓶,饼干每个人三块,利合同均,不能有人享受特权。有特权思想,僧团就会产生矛盾。谁引起这件事,谁就是在破和合僧。如果有人在六和合任何一个方面造成僧团的矛盾,那就是破和合僧。不管是出家众还是在家众,都要维护僧团的安定团结、和合共住,维护僧团的和合是学佛人的第一要事。如果有这样一些烦恼染污,就很难悟解心性本来常住清净。

我们学道的人,有顿悟的,有渐悟的,也有的人罪业深重、障碍重重,那就不可能开悟。众生的根性不同,所以要得悟解的情况也不相同。每个学道的人,具体根机千差万别。;为人师者,作为一个善知识,就要善于识别众生的根机,因人施教。不能千篇一律。千篇一律,那一定是有的人能受益,有的人不能受益。善于识别根机,是为善知识的第一要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