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细说“十信”圣位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圣位

发布时间:2024-05-23 03:04:55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细说“十信”圣位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圣位

◎我们晓得,十信菩萨是因位,十信菩萨初信到六信还没离开六道,在六道里头。七信离开六道了,七信是阿罗汉。六信是三果圣人在修四果的道行,还没有成功,成功证得了四果,他就超越六道。所以,第七信是阿罗汉,第八信辟支佛。第九信菩萨,第十信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没出十法界,因位。十法界里面这一尊佛,他要是把妄想断掉,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他就证得初住,超越十法界,这才是真正的果。他住在哪里?住在实报土,实报土的是哪些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华严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报土就是实报土,实报庄严土。第四十一是等觉,再往上去无明习气没有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这一品无明没有了,那就成为妙觉。妙觉住哪里?妙觉回常寂光,就不见了,科学家讲不见了,回到常寂光。这些都是宇宙之间的真相,佛经的名词叫诸法实相。「故经义为,佛之禅定智慧,究竟通畅,非一切在因位之大士所能得。」这就讲的什么?通畅这两个字,通畅就是无碍,《华严经》上讲的四无碍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地方都是讲阿弥陀佛。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五一集) 2010/9/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51

◎阿罗汉,阿罗汉有四果,从初果就有了,初果须陀洹,须陀洹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六种本能有两种恢复了,就天眼、天耳。我们一般人看不见的,他看见;我们一般人听不到的,他听到,他有这个能力。我们在这个楼上讲经,他往下面看,每层人在那活动他都清楚,他能看见,没障碍。如果证到二果,他能力更大了,二果有他心通、有宿命通,别人心里想什么事情他知道。到三果就有神足通,就能变化,能分身,这些小乘圣者能示现。

在大乘,像圆教《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他的六通能力跟须陀洹完全相同。第七信的菩萨断烦恼,我们现在用级别来讲,他相当於阿罗汉,小乘阿罗汉。八信,那就相当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法界的菩萨位;十信,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位,在那个位次上神通变化就很大了。这是我们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0一集》

◎见性,这了不起!大乘佛教传到中国,在中国这两千年当中,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我估计至少有三千人以上,宗门、教下。禅宗里面,我们看《五灯会元》一千七百多人,那没有包括教下,教下大开圆解的、净宗理一心不乱的合起来,我有理由相信超过三千人。他们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是同等的境界,成佛了。那为什么不叫成佛?叫了,你没留意,宗门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性的人都是佛,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在《华严经》里面,明心见性是什么阶级?圆教初住菩萨,刚刚开悟,刚刚见性。他跟究竟圆满的佛果,《华严经》讲的妙觉位,在某些境界上完全相同,没有差别。那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还要把他们分成四十一个等级?这桩事情我们现在也清楚、也明白了,那是什么?无始无明烦恼习气厚薄不一样,他带著有习气。可是这习气碍不碍事?不碍事。这个事是什么

?众生有感,他去应化,这个不碍,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像《普门品》所说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有能力现什么身,没障碍;应该给他说什么法,他就说什么法,说法没障碍。真的,他们是入四无碍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华严经》初住菩萨就得到。跟佛的差别是什么?妙觉位的佛果,习气完全断尽,他们的习气没断尽,差别就在此地,除此之外没有丝毫差别。而这个习气,确实是在他应化普度众生当中自自然然的消失掉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四六集) 2010/9/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46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