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原文白话文第三卷
发布时间:2020-06-18 10:02:42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六祖法宝坛经 疑问品 第三卷
一日韦刺吏。为师设大会斋。
第三章是疑问品,这是因为韦刺史对於达摩祖师说梁武帝没有功德,而产生疑问,故来请问六祖大师。
有一天韦刺史为六祖大师设大会斋,邀请所有的和尚、居士、道士、学者、官僚和一般善信来吃斋。做官的欢喜吃肉,但因韦刺史崇信佛法,故劝所有的人来吃斋。「大」表示有很多人来参加,在中国有千僧斋,请一千个和尚来吃斋,千人中一定有个阿罗汉,所以供千僧斋就是供阿罗汉。但那个是阿罗汉?没有人知道,因为你若知道就只供阿罗汉而不供千僧了。我想这里不只千僧斋,也许万人斋都有。
此斋是给六祖大师请客,因六祖大师是出家人,不能请人来吃斋。在家人应供养出家人,而非由出家人供养在家人。前几天有香港来的居士,临走时我告诉她说:「做居士的要供养三宝,不是要三宝来供养你。你做居士在佛学道场里,要发心来供养,而不可在道场里混混饭吃。做居士要护持三宝,而非叫三宝来护持居士。」她听後说:「我这一生中,都没听过善知识对我说如此恳切的话,这真是给我一当头棒喝,我回去後一定要和以前不一样。」
韦刺史是六祖大师的皈依弟子,因他想要很多人来认识、信仰他的师父,所以以请客的方式邀大家来吃斋,所谓「先以欲勾牵,後令入佛智。」食色性也,人都欢喜吃好东西,吃得甜甜的忘不了後就要听听经。当人们初次来时不是为法而是为吃,吃过斋後再听法,发现法的味道比斋的味道更佳,故再也不跑了。
因韦刺史知人心如此,所以他为师设大会斋。他不是为他自己而说:看看我这居士供养三宝,而想出风头。那方式也许像现在竞选总统筹款一样;五百元一客,说:我们要修南华寺,故请吃斋化缘布施而修庙。因这大会斋一定是为造庙而请的,所以他才问梁武帝造寺度僧有什麽功德的问题。
斋讫刺史请师陞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斋毕,韦刺史恭敬地请六祖大师升法座,他代表一般老百姓来请法。他很恭敬严肃郑重其事而启问:「弟子我听闻和尚说法,真不可思议。现在我心中有些小疑问,请大师大发慈悲,特地为我解说。」
六祖大师说:「好啊!你有什麽疑难的间题可即询问,我定为你解说。」
「公」是写六祖坛经者,因尊敬韦刺史是位大官,所以叫公,中文此公字是最恭敬人的。当我的徒弟到台湾受戒时,见到老资格的比丘都尊称为「公」。你「公」一声他就很高兴,若不如此,他就觉得新戒都不恭敬他。
韦刺史问:「和尚您所说的法,是不是和达摩大师所说的道理一样呢?」
大师答曰:「是啊!我是讲达摩大师以心印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韦刺史说:「弟子闻达摩祖师最初从广州到南京,度化梁武帝时,武帝问:『我一生兴建寺庙度很多和尚出家,(那时皇帝最欢迎人出家,所有饮食住处他都供养,且皇帝恭敬你向你叩头,你看这有多好啊!)且又以国财布施穷人,供僧打斋供众,我这有什麽功德呢?』」
你要知道梁武帝他是什麽都要做第一,所以当他见到达摩祖师时,他不求了生脱死之法,而要达摩祖师赞叹他给他戴高帽子。他唯恐祖师不知他的功德——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於是他就自我介绍,说我在此地彼地造很多庙,所有庙里住著很多和尚,他们都是我一手成就而出家的,且我又广大布施供僧。我这个皇帝和他人不同,我这个皇帝是专做好事、做功德的。你看我有什麽功德呢?你看,他不是想求法了生死,而是要炫耀自己的功德。好像某某大护法,到处对人说:「你们知道我吗?我是护持佛学最有力量的,我所有钱都供养三宝了。」其实他去玩女人的钱比供养三宝多出几千万倍,但那却不讲,而只说他供养三宝,连玩女人的钱也都说供养三宝。唉!你说这颠倒不颠倒?这是真的,有人去花天酒地用了多少钱他不讲,但若只供养一块钱给三宝就到处宣扬。这些人必是梁武帝的徒弟,以为做功德後将来可以做皇帝。
达摩祖师听梁武帝这样地自我陶醉、自我介绍、自我炫耀功德、自我卖广告。但因达摩祖师是位圣人,他怎会说些拍马屁的话呢!若是普通人一听皇帝这样讲,就忙答说你有功德啊!你的功德是举世无双的。但达摩是位祖师,他怎会有这种恶意奉承的邪心?所以就说:「没有功德,实实在在没有功德。」韦刺史说:「弟子我不明白这道理,乞请上人为我解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六祖大师答说:「是实实在在没有功德,你不要怀疑祖师所说的话。武帝心里不正当,他只知沽名钓誉,他不知有正法。所谓造寺度僧、布施设斋,这是种福田,不可以将福说是功德。功德是属於法身这方面,故修福并不是功德。」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於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六祖大师又说:「什麽是功呢?见性就是功,见你本来的自性,见你本有的光明妙性。当你有了功夫,就可以见性。譬如坐禅,初而勉强,久而自然,刚打坐时觉得腿痛腰酸,但当你将腿痛降服战胜,至腿不痛时这就是有功,腿仍痛时就没有功。什麽叫见性呢?即见你本来的面目,但这要你自己寻找,我不能告诉你。我若告诉你了,这仍是从外边得来的。要你自性自悟才可,可是这要由善知识来印证你是否见性,而不能自封自是国王、菩萨。像以前来的嬉皮,吃毒一药把脑袋弄昏了,便说自己是菩萨,这简直就是魔鬼。
平等就没有自私心,一切都平等,无私无偏,对任何人也不自私,而是平等待一切众生,大公无私。你能大公无私,这就有德行。你若念念能不滞塞,不执著,那麽就能常见本性。就像六祖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也就是真实的妙用,这就是功德。你不在自身找反向外驰求,说你造了很多庙,度了很多和尚,布施很多贫众,供养三宝僧人,这都是向外驰求。外边的是福,而不是功德,当自己功德圆满,就可像佛一样。
你内边心里头谦下不自满,这就是功,而不是说你看我比任何人都好,你看我有多大本领,你看我比任何人都精通佛法。若不能谦下,就没有功。故我们对任何人讲话都要和气些,不要像木头棒子似的,一句话就将人的头给打破了,这一句话比拿铁棍子打人还厉害,若能谦下就没有这不客气的情形发生。
你内心要谦下,看别人都比我好,不要自满,所谓「满招损,谦受益」。好像一杯茶,倒满了还倒那就会向外流,那是没有用的,这叫满招损。谦受益,谦就是客气,那你就能得到利益。不是说你看我是最大、最第一、最聪明的。佛法不怕你不明白,就怕你不行,不明白不要紧,但不实行那是没有用的,故外行於礼是德。
自性可建立一切万法,一切万法都是由我自性建立的,这就是功。你自己心的本体离开妄念邪念,这就是德。你常回光返照,见自性常生般若的智慧,这就是功。你用般若智慧应用无方,变化无穷,且无所染著,不做不清净的事,这便是德。因法身是由功德所成就的。你有功德法身也就有成就,假使你想建立功德和法身,就要依我所说的道理去做,这才是真功德。
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若想修功德的人,心里要不轻慢人。不论人或是畜生,只要是众生,就要不轻慢,像常不轻菩萨见到人就向人叩头,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所以他自己也成佛了。常不轻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这是他在过去生中所行的菩萨道。
且要普遍恭敬一切众生。心若常轻慢人,嫉妒旁人,怕旁人比我好,怕旁人比我聪明。吾我不断,将自己看得很大,像前边所讲的,你看我多大,现在是没有皇帝做,若有的话那一定是我的,你们都没有份,因为我比你们都聪明,我可以支配你们,你们不能支配我,故总有个「吾、我」存在。吾我不断,不是有个吾,就是有个我,这两个自己总是放不下,那就没有功了,就因你太自满的缘故。
且你自己也不真实去修行,故自性就虚妄不实。自己本来都不实在,到底自己是个真的或假的都不知道,这就叫自性虚妄。不实就是自己不相信自己,像我叫你不要喝酒,你怎麽又喝了呢?自己都不知道是怎麽一回事,而搞出一些毛病来,这就叫自性虚妄。自己不认识自己——为什麽会这样呢?就因你没有德行,缺德之故。为什麽缺德呢?就因吾我自大,把自己看得太大了,甚至把自己比作佛,好像某某人说某某法师是开悟的,但我和他是一样的。他自己不说他开悟,却说某某法师开悟,而他和道开悟的法师是一样。那就是自我介绍说我开悟了,这就是吾我自大,绝对没有功德的。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会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善知识,什麽是功呢?即你念念存著正念且不间断,念念修行不停止,久而久之就有功了,所谓初而勉强,久而自然。你心里能常行平等率直,而没有一切委曲相,这就是德。你自己修自己的自性,即是在未见性之前就要自己修性。修性即是不生烦恼,谁打你就当撞到墙一样,谁骂你就当他在唱歌,或认为他在说外国语,像人仰天而唾还反唾在自己脸上。他骂你,你不当一回事,那就等於他自己骂自己一样的。你说若打我,我身痛那怎可不还报呢?这就像在晚间没有灯而一头撞在墙上,那你是否对墙打几搴呢?若打几拳反把你的手弄得更痛。你要是不理它,就像弥勒菩萨所说的: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在我面上,凭它自乾了。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这多妙!可是不容易做到,这妙中宝不是随便可得到的。
自修性就是不发脾气,自修身就是不做坏拿,没有慾心、贪心、瞋心、痴心、不杀生、不偷盗、不邪一婬一,这是修身,也就是德。
善知识,功德是从你自己本身去找,而非向外驰求,不是布施供养三宝便说你有功德了。那没有功德,而只有福。所以福德和功德是有分别的。福德是由你造福业而将来受福报,而功德是你直下承当,当时就得到好处。武帝不懂真正的道理,而非我达摩祖师不讲道理说实无功德。当时达摩祖师本想救度梁武帝,但因武帝自视太大,以为自己是位皇帝,已有无量的功德。菩提达摩想破他这种执著,就说他没有功德。武帝一听就不欢喜,而不睬达摩祖师。即使达摩祖师再讲什麽法,他也不听,所以达摩祖师就走了。果然过了一段时期,梁武帝被饿死了。若说他有功德,那怎会饿死呢?本来达摩祖师想挽救不叫他饿死,令他生觉悟的心,可惜梁武帝的吾我太大了,所以达摩祖师也不能救他。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刺史韦璩又问:弟子我常见出家人和在家人,念无量光佛、无量寿佛,他们都发愿要生西方极乐世界,我现请大和尚说一说,能否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我愿大和尚为我破此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