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天人合一”与信仰
发布时间:2024-12-25 03:01:29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一】别只说信仰,说点人话
有人问: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喜欢亲近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那么再进一步是不是信仰?个人最不喜“信仰”什么的大而空的玄论。结合中国宗教文化和山水画的历史与知识分析,颠覆并矫正这个认知。
【二】艺术追求 ≠ 宗教信仰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收到道教哲学文化的影响,会不自觉在艺术上追求一种所谓的“道”的境界,但并不代表艺术家是要去信仰道教,甚至去做道士了。
中国山水画的追求有自己的完整审美体系,宗教哲学是其养料土壤之一。如果进一步是信仰,那叫放弃自我,放弃艺术。不可否认宗教哲学对中国绘画影响巨大,但也正因如此,更不可混淆两者,甚至泯灭一方的独立性和存在的价值。
简而言之:艺术追求 ≠ 宗教信仰。
道教题材山水:王蒙《葛稚川移居图》
【三】没有绝对的信仰,只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道教也只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之一,因为中国文化在儒道佛三教哲学为代表的交织影响下,山水画家不仅有追求“道”的境界,还有“佛”和“儒”的境界,当然还有更多元的追求,只是我们没注意过而已。而且,境界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随境迁,每个时代有各自独有的精神境界。
佛教题材山水:丁云鹏 《释迦牟尼图轴》
【四】从来就不是简单“天人合一”,且看画中的人和山水关系嬗变史。
中国画中,山水从来不是简单的孤立存在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也不是一个终极的探索,信仰更不是。
受到时代经济、物质、文化等的影响,中国山水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正应了这个词“时代精神”。
汉代,只有人物没有山水。
晋代,山水画出现,人物是主角。
隋唐,山水是人物陪衬,人物变小。
五代,人物开始作为山水的陪衬
宋代,人物活动变得丰富。
元代,点景人物不合比例
明清,是对前朝点景人物的归纳与总结。
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比较稚嫩,人物仍旧是主角。
五代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山水为主体,人物为衬托和点睛的作用
。所谓的“天人合一”,其实是古人留给后人的一种在创作实践过程中体验的途径和方式,不是目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这个时代留下点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中国当代画家更应警醒以此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