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愈想愈错,不能想,不能拐弯,那是智慧

发布时间:2024-05-30 03:03:28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愈想愈错,不能想,不能拐弯,那是智慧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240集

【解】《圆觉经》云,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一般凡夫没有开悟、没有出轮回,六道凡夫,要给你讲什么是圆觉,你听到了,似懂非懂,在你概念当中圆觉性,性是本体,圆觉的理体即同流转,流转就是六道轮回。

【解】此显思量分别,不能解了圆觉。

我们都是用第六意识思考,一落到思考就不行了,为什么?凡夫知见,不是佛菩萨。告诉我们佛菩萨没有思考的。所以经一遍读下来,不要去想,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愈想愈错,不能想,直觉,不能拐弯,那是智慧。什么时候能得?心地有一点清净就能得。所以有这个境界的同学很多,不难,我们自己好好的学。特别是学讲经的人,讲上个十年,这个境界会出现。听经、读经,如果经听上十年,每天不间断,不要多,一天两个小时,十年不间断,他会有悟处,他听经、读经都会有悟处,这就很可贵。

【解】“南泉”云,唤作“如如”,早变了也。(说出个“如如”,其真实义早已变失了也)

那不是“如如”了。“如如”两个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如果你心地清净,没有染污,平常常常有佛法的熏修,一听到这两个字就了解,这说的什么?“如如”,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我们把黄金比喻做“如”,如之体,把金器,相,用黄金做的这个金器,黄金就是金器,金器就是黄金,这叫“如如”,是一不是二,这个比喻你容易懂。然后再告诉你,惠能大师说得好,“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什么?宇宙。圆满的宇宙,没有一丝毫缺陷的宇宙,圆满的,我们佛法里面讲“遍法界虚空界”,这是佛经所说的。

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哪里来的?《华严经》上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真心,就是自性,跟惠能大师讲的一样,“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自性能生能现全宇宙,包括自己的身体,自性现的。

谁知道自性?见性的人知道,这问题你没见性不知道,见性人知道。所以见性的人你问他,性什么样子?他随便比划一下,真的不是假的

。老和尚给他做证明,他真见性了,就在当下,当下就是。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说唤作“如如”?早就变了。你起了分别,你起了执着,就变了,佛菩萨、罗汉讲的这个话你就听不懂。你听了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动念,那真的是“如如”。你在这两个字当中大彻大悟,充满了法喜,为什么?真相看到了。看到之后,从此以后不再迷失了。从什么地方来看?不再起心动念了,这是什么?佛知佛见,见色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就是真心。

用真心,诸佛菩萨就这样的,除此之外跟我们没有差别,我们跟他不一样的,我们见色闻声、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们不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个人就成佛了,这个人“如如”。我们看这个“如如”,“如如”一个是性,一个是相。相如性,性如相,这是什么?这都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六道凡夫在讲“如如”,不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讲如如,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他永恒不变。

【解】故云“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大乘起信论》上告诉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是佛;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是菩萨;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是阿罗汉;六道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具足,佛,菩萨,罗汉,凡夫,就是这么形成的,你是在哪个等级上,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教我们:听经,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那就是菩萨。读经,离文字相,对文字没有分别,也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法身菩萨在念经,念得清清楚楚,一个字没有念错,一句没有念漏掉。这样念有什么好处?会得定,念《无量寿经》得念佛三昧,三昧会开悟,大彻大悟,会起这个作用。如果我们读这个经,有分别、有执着,凡夫在念佛经,念一辈子不会开悟,不得三昧,为什么?他还里头夹杂着起心动念、妄想分别执着,他有这个东西在,心不清净、心不平等。所以佛所说的一切经、菩萨所说的一切经、祖师大德所注的这些注解,统统都不是“言语分别之所能知”,这讲真话,不是讲假话。

【解】当知此之一件大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这是大事,这个大事,凡夫成佛了。成佛怎么样?“言语道断”,相上说的;心上呢?“心行处灭”。“心行处灭”是不起心、不动念。“言语道断”是不分别、不执着。他知不知道?他真知道,什么都知道,他说出来的你还不懂。就像我们今天看佛经,不懂,里头到底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不懂?我们起心动念了,起心动念是障碍、是迷惑,我们分别执着,所以愈迷愈深、愈想愈错,是凡夫知见,不是菩萨知见。

【解】法藏果觉,实非语言之所能宣,亦非众生生灭心、思量分别之所能及。

这讲法藏菩萨。法藏菩萨是什么人?早就成佛了。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久远劫就成佛了,这一个阶段正好遇着,地球上这么多人,有不少跟他老人家有缘分,有缘就不能不照顾,有缘就感应道交。所以这个地方有缘人很多,众生有感,他自然有应,感应道交,他来了。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现应身,跟我们凡夫同样的身,父母所生,从小长大,再由壮而老,有生有死,住世八十年,中国人算虚岁,外国人说七十九年,中国人讲八十年,八十年当中,为我们作种种示现,然后,讲经教学四十九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跟众生的缘有,大家都有缘,缘有浅深不一样。

所以,有些人跟着佛十年、二十年,开悟了;有些人跟佛三十年、四十年,开悟了;有很聪明的,一两年就开悟了。悟了之后,哪个地方他有缘,他又去教化众生了,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四面八方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一个人都不放弃,一个人都要教,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是真的,不是假的。

但是佛在世有个好处,虽然学生到处都去讲经教学去了,每年一定跟佛在一起住三个月——夏安居。这三个月是印度的雨季,出门不方便,所以大家不出门,统统回来跟释迦牟尼佛,佛为大家讲经说法,进修教育,帮助大家再向上提升,每年办一次。佛的教育确实非常完美完善,想得真周到,学生在外面教学,如何帮助他提升?这个班就是提升,年年提升,同学们回来,互相交流心得感想,也能帮助大家提升。

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法藏是果觉,这一类的人多,不少,我们要有缘遇到,遇到之后要认识,要跟定他,这些都是缘分。

【解】实非语言之所能宣。

很难讲得清楚。

【解】亦非众生生灭心。

凡夫,现在凡夫的麻烦,凡夫的心,佛教的名称叫“阿赖耶”,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就是生灭心,前念灭后念生。

【解】思量分别之所能及。

“思量”是执着,末那识;分别是第六意识;生灭心是阿赖耶,“三心二意”。佛说了,这个“三心二意”功能很大,整个宇宙它都能缘,就是缘不到自性。所以法相宗它的方法,转识成智,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转过来就成功了。每一个往生的人,生到极乐世界就转识成智,不是你自己的修行功夫,完全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什么时候转的?在你临终的时候,身体放下了,不要了,坐上莲花,就是神识坐上莲花,莲花就合起来了,佛把这个莲花带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中,花开见佛就转识成智了,自己不知道,不知不觉。你看坐在莲花里面,得佛力加持,到极乐世界就转了。所以在极乐世界,佛说话你能听得懂,你不会错解其义,为什么?自己也不起心、不动念,佛没有起心动念说出来的,听众也没有起心动念,自自然然心心相印,弥陀经堂这是无比殊胜庄严,没有人能比。

【解】在凡夫分上,语言不能知,无语亦不能知;分别不能知,无分别亦不能知。法藏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与如如智。故非凡情所能测。

“如如”是转八识,“如如智”是成四智,这就入了。前面所说的“开示悟入”,这就入了,到极乐世界才能入。在我们这个世界,有智而入,入不进去,为什么?没有“如如智”。“如如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解】法藏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与如如智。故非凡情所能测。

凡夫没这个能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