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人间天:为什么很多人学佛觉得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做到欢喜学佛?

发布时间:2023-11-23 03:05:22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人间天:为什么很多人学佛觉得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做到欢喜学佛?

佛陀说法49年,讲法300余会,留下的经典汗牛充栋。《弥陀经》就说了很多遍,有人把《弥陀经》称为《小本弥陀经》,把《无量寿》称为《大本弥陀经》,所以流传的版本是非常多的。因为讲法时听众略有不同,所以侧重点也会有些许的不同,佛陀讲法是应机而说,我们也常常听说“观机逗教”就是要看机缘。所以法无高下,经无优劣,都是应机而讲。

如果我们想学明白经文,就要去研究自己的根基了,如何调动自己的能动性,去契合经文的讲诉根基,从而契合经文的内容?这个工作做好了,任何经文都是佛陀对我们宣讲的;就不会出现,佛说佛的,我听我的,两不相干,听完白听,念完白念的局面了。

你想学明白佛法、读明白经文,这是必须要弄明白的一个事情,这是一个先决条件。所以我们在九字读经中要挖掘大家的信愿,可能信没有着力点,但是愿总会找到着力的地方,因为我的愿和佛经里说到的内容可以匹配上,所以这个经文宣讲的内容义理才和我有关系。而如果我的愿和经文描述的内容结合不上,经文描述得再好,也不会激发我们、不会促动我们、不会让我们随着修行。学佛的效果也是从愿而来,而我们的愿和佛菩萨的愿结合,与经文提供的方法手段结合,这条路就清晰了然了。结合不了肯定是我们自身有问题,不是我们没明白经文,就是我们没找到契入点。很多人都想学佛,可是学不明白,学了很多年,浑浑噩噩找不到方向,最后仅是佛教名词一大堆,张嘴闭嘴全是佛教名词,可是心念行做一点没改,这能行吗?

我们能接触到佛法,真得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经文也常常说:哪怕听到大乘经典的一句一偈啊,都是有莫大利益的;哪怕听闻见面某佛菩萨一瞬,都会有无量无边的利益。为什么啊?因为佛菩萨就像是灯火一样,在照亮我们的同时温暖我们,在温暖我们的同时,我们也会如此学习;最后点燃自己,奉献自己,从而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正是因为有灯火相传的存在,一切众生都可以成就为佛;可是如果接触不到火,如何点燃自己啊?所以就算想成就菩提,也要在佛法里求;脱离佛法求菩提,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六祖说要想觉悟啊,要在世间的事情上觉悟,脱离世间的觉悟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在人世间,必然有要觉悟的对应内容,这才是我们来到人世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不是觉悟那些脱离自己当下状态,不着边际的事情,这不叫觉悟,叫空想主义。所以即要在生活的事情中觉悟,又要在佛法的扶持下去觉悟。世间事物是觉悟的对象,佛法是觉悟的手段。

于是佛讲完经了,我们是否被点燃了?是否被同化了?是否也意愿趋同了?是否我们因为听闻了这部经而获得对应的反应了?如果没有对应的反应,这部经的利益就没有拿到。为什么拿不到?如入宝山空手而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就没看到,看到的都是石头瓦块,没看到珍珠七宝。什么是宝啊?什么是垃圾?有用的是宝,这个用处随持续的时间、波及的范围、囊括的众生形态的多寡,而宝的程度不同。若我们学习佛法却没发现宝,这应该怎么解决?“一切大众闻佛所说,欢喜信受!”欢喜吗?信了吗?接受了吗?

经文中常常有这样的一个内容:听闻了、如说修行了,会得多少利益!《地藏经》里几乎写满了利益,我们读完,这些利益也就应该尽皆到手,兜都装不下了,我们为什么不欢喜啊?何况释梵转轮之报啊?这都不在话下的,就是我们那一瞻、一礼、一读、一诵间就已经揣兜里了,我们为什么不欢喜?因为我们没信,没有真正地相信,所以就算佛说有如此众多的利益,就算我们理论上知道佛无虚言、诸大菩萨不会欺我,可因为我们自己不信受,把兜翻了过来,什么好东西都装不进去了。

这《弥陀经》的利益更宏大,听闻了,或者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了,得一切诸佛护持。得一佛护持已经不可思议了,若得一切诸佛的护持,那利益还能说得尽吗?释迦佛没说一切诸佛的护持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因为不能说啦,如果说了那可是穷劫不尽,而且会有更多人狐疑不信了。

一切诸佛共同护持,这个人如果誓愿取向菩提,他能有所退转吗?若他退转,岂不是释迦佛把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拐带到沟里,和他一起妄语了吗?各位想一想,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吗

?现实里很多学佛人却连往生极乐的小小利益都不能获得,这与经文提到“菩提不退、一切诸佛恒常护念”有出入啊,哪里出错了?为什么有出入?肯定是人出了问题。因为人的心和佛心背离了。如《楞严经》中提到“背涅槃城”,你和佛离心离德了,就算佛在眼前看不到啊;若我们和佛同心同德,虽然可能有业障惑故,看不到他们,可是他们却恒常在周围时刻不离。如果佛菩萨在周围恒常不离,往生极乐真的是很难吗?正是因为我们常常和佛菩萨背心离德,虽然口中念着,心里想的却是其他的事情。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你面前,而你不知道我是谁;而是佛就在身边,我们却不觉不理。

佛把一切的利益拿出来,珍宝堆积如山,可以填满四大海了,可是我们却看不到珍宝,看的仅是垃圾,这可麻烦了,利益得不到,生死一过如鱼离水,再想活蹦乱跳左右逢源就没机会了,所以这一生遇到,必当珍惜,不可错过。

得一些世间利益这不是学佛的终点,《弥陀经》里几乎没提世间利益这一块,而以往生极乐为唯一推荐方向。所以不会再说:你念佛来世得什么福报、相貌如何圆满、善根如何深厚!经里没提,各位要注意这一点,也就会明白佛陀的用意,其实已经非常非常明显了。再直白点说,佛陀的用意就是:你不要贪恋世间的一切,不要贪恋生死轮回中的一切,这些与往生极乐相比,什么都不算。所以说了往生极乐的美好,到极乐是进修去了,而不是享清福;如果有众生只想在极乐享福,那么他和极乐的大众的心念不同,会出现什么情况?会被极乐大众的心念招感趋同,这个同化的力量就了不得了,这是整个极乐世界、极乐诸圣,共同加持使然。去了想退步都没条件,只有一路直进,所以要不要去啊?

要去,这就合了佛的心意了,释迦佛就舒颜了;不想去,佛就得为我们悬着、挂着、惦念着。怎么去?或者修行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一心不乱,这是靠修行一路往生极乐,对我们平头百姓而言,还是依靠阿弥陀佛的《十念必接愿》,你发愿去、愿意去、高兴去,那就念佛吧,十句少不少?不用多,十句就够了,佛陀就肯定接引,这太爽快了!如果我们之前造作了五逆重罪,业障深重无法依靠十念和佛陀建立链接,那么还有一个《忏悔得生愿》,这两个愿一配合,只要我们没造作诽谤正法的愚痴事情,往生极乐就手拿把掐,绝对到位了。

如果我们又有发了帮助众生的心愿,这就和佛菩萨同心同德了,往生极乐就更容易了,连十念都不用,这是菩萨回极乐老家的方法了。或许我们对自己有疑惑,不敢信受这一条和自己有关系,没事,只要十念必接和忏悔得生两条抓得住,往生也是探囊取物。

从净土精华十念必接而来的普门超度,能引导众生念佛往生极乐,也必然可提升自己往生极乐的信愿,最后自己顺利往生。救度了多少众生,帮助了多少有缘,这也很重要;可是帮助自己往生极乐,相比之下分量更重啊。

我们对一个方法理解的深浅,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尤其是佛教的义理那么深邃,只站在自己角度看问题,肯定会偏颇失真的。所以学佛啦,要学习佛教对待问题的态度、看待问题的角度、思维问题的模式、分析问题的结构、乃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才是我们深入佛法后当学、当念、当思维的。若你们也想把佛法的利益分享给他人,这一套内容是必须要学会的,而这些过去是没人教的,没有成型的预案,当然我也没有,只是靠摸索出一丁点的经验。如果这些内容我们不理解,同他人介绍佛法,遇到那些善根好的,说了就想参与,那自然是幸事甚矣;而遇到一些稍微有阻滞的人,就会很难有进展了。

这就是我们的能力水平太凹了,所以我也常常感慨自己的水平太凹,因为很多人还是带不出来。诚然或许我的目标定的略高,可是如果只按60分要求和努力,很可能就不及格了;我按80分要求,就算跟得一般般,也会很容易及格了。若你达到了90分或者100分,那自然是超出期望了,那更好了。所以各位,对自己也要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要给自己树立方向、确立目标,这样才有动力,才有精进的乐趣,才不会觉得学佛是枯燥乏味的。

因为学佛的过程或许时间过得很快,可是要觉悟一个小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给自己过程,要学会给自己打气加油,要学会调剂其中、安享其中。所以定课的必要性,固定模式保持的意义就出现了,如果没有这些日常的行为做保障,想在学佛上有一个觉悟,那只能是邪悟诸业,而不可能是正悟实相了。

一部经文讲完,随后留给我们的就是长长的思索。我在其中是否有收获?我是否就在经文中?我是否能在其中抽取当下可以用的内容或方法?我是否明白佛菩萨如此的用意?所以经文读到最后,不要急着去念后面的咒语啊、回向啊,掩卷后,略微想那么一下:读完了,还有什么印象留下了?若有所思,也是不白读一遍了。

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