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明海法师:关于五戒,我们现在的人会有什么误解

发布时间:2022-12-20 16:40:23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关于五戒,我们现在的人会有什么误解?

\

  五戒的内容,简单地讲,第一条不杀生,佛教的戒律非常严谨,就像行为科学,它可以分析,今天没有时间展开讲。比如不杀生,它会在行为环节上,做一种细的解剖,什么是不杀生啊?不是模模糊糊的。不杀生,第一所面对的是人;第二知道是人,因为有的时候面对的不知道是人,搞错了;第三就是有杀心,希望他死;第四用工具;第五,面前的人命断了。就是要这五个条件都具备,就是杀人,这是杀生的根本。

  这五个条件有时候会有变化,比如面对的不是人是动物呢,那就轻了。在戒律里面叫做可悔,就轻。假如面对的是人,我以为是木头呢,用刀砍了一下,这叫误杀,这不构成杀生。我面对的是人,我没有杀心,比如医院的外科医生,知道这是人,然后还用了工具——(手术)刀啊,然后死了,他也知道是人,就是没有杀心。他是希望病人活,结果没办法,那也不构成。首要是不杀人,其次是不杀害动物,爱护生命,培养慈悲心。

  第二不偷盗,首先偷盗面对的是财物,有主人的东西;第二个知道它有主人;第三个有盗心,这一点很重要;第四个让这个东西发生位移,位移是现在的词,在戒律里面是“离本处”,离开它原来的地方了。你说拿了别人的东西但没拿回家,在路上扔了,但是离开原位了,也算。还有人说我偷了,还到寺院里供养呢,千奇百怪,也是偷。你只要让它离开了原来的地方,你干什么不管,你说我是要做慈善,这个也不管,你还是偷。所以戒律非常严谨,非常有意思。可惜你们不能出家,你们要出家了,研究这个戒律非常有意思。现在说有主人的东西指什么?钱财啊,有价值的杯子,像衣服这些都是。当然现在社会上有新情况,当然电脑上的数据、密码,或者是一篇文章,一本书的冠名权,或者是一个产品的商标,都算。注意,在盗戒里面涉及到物的价值,物的价值依照出家人的戒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什么呢?当这个物的价值达到了国家的司法过问的价值就构成了严重的盗,比这个少的,那就是轻的。依照现在的法律规定,如果你偷东西达到了八百元,警察会来抓你。八百元以下,就是轻的,达到八百元,那就是重的,构成了根本的盗戒。不过盗的情况还有更复杂的,戒律里面也有讨论。有的人说我在美国不值八百元,拿到中国就值八百元了,就按美国的价值算,按照多的地方算。有的人说,我要把八百元分八次偷呢?全部是戒律里面讨论的问题,挺搞笑的吧。八百元八个人去偷呢?八个人都去偷,每个人都犯盗。不会把这个盗分成八分,最后平分了,就变轻了。

  大家注意,在杀的戒律里面,自杀也属于犯杀戒,安乐死属于犯杀戒,所以要注意,特别是对父母,千万不要施行安乐死,这个是误区。盗里面,包括盗财物,还包括盗人,比如拐卖妇女儿童,比如盗牲口,也是。

  盗的形态非常之多,比如说一块地,地我拿不走吧,但是我把地标移动了,这也是发生位移,也是盗;如果说我诈骗你,我跟你签协议,东西那没有移动啊,在签协议的那一刹那,签下来那就构成了盗;还有的时候,有一个人在水上放了个东西,你把它弄到水底下,就算盗;还有的是你们同屋有个人的衣服非常漂亮,你把它偷了,马上主人到了,又没敢偷,后来你把他衣服弄了个洞,或者弄了墨水,也算盗;但是你们在一个屋里面,关系很好,你把东西拿去用了没打招呼,算不算盗呢?也不算,作亲厚想。比如父母跟子女,师父跟徒弟,同学之间、朋友之间,觉得关系很好——亲厚想;还有的是关系很亲密,很厚道,还有的是他的东西我用一下,等一下我就还给他,暂用一下,这个也不算;还有的是我以为是别人丢的呢,我以为是被人不要的呢,作粪扫想,粪,垃圾就是粪,这都不算。这是第二条不偷盗。

  第三个不邪淫。邪淫是指身体在性关系上的一种秩序。凡是和没有婚配关系的人发生两性关系就是邪淫。所以有的人说谈恋爱,亲吻这些算不算,不算。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现代社会中我发现没有结婚就住到一起,这是个不好的习惯,是个不很健康的习惯。邪淫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你不犯这一条,遵守好这一条,会让你的家庭生活稳定、清净,会减少很多麻烦。这个性关系紊乱,从社会学来讲,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多青少年犯罪跟这个也有关系,跟家庭、父母这方面无序有关;对个人来说,它也会影响个人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成就。人一生的个人成就打个比方讲有一种势能,一种动能,一种储蓄的能量,然后把它落实到事业上,社会地位啊,名誉啊等等。一个人如果在两性关系上混乱的话,就把那种人生的势能泻掉了,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有一本书叫《寿康宝鉴》,你们可以去看看。这个往往是现代人不理解的。认为就是生理的一个活动怎么就那么严重啊?这里有个故事,说过去有个人到京城去考官,他在路上的时候要住店,住上店之后就到街上去逛,街上有相面的,他过去一看,相面的说你能考上状元啊。后来回到酒店里,有一个女孩子,他就调戏那个女孩子,再后来上街,又碰见那个看相的,那人说:这回完了,你做了不应该做的事,这下状元考不上了。这事很奇怪,就是这么一件事对我们的人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当然也有许多有成就的人由于在这一点上非常有原则,而获得成就。因此现代的人要深深体会这一点,《寿康宝鉴》这本书好像流通处就有,希望你们买来看一下。

  未来如果你们成家结婚,有了成就——注意啊,有一些人,有一些老板,他很有成就啊,他有钱之后心就花了,瞧不起原来的老婆了,然后就离婚了。很多人在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他的事业突然就垮掉了,很奇怪。确实,其实一个人成就是多种因缘和合而成的,有的人认识不到,忘乎所以。所以这第三条戒,我觉得很重要,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如果你想你未来的家庭生活稳定幸福,你认真地持这条戒。

  第四条叫不妄语。不妄语这条戒最严重的是在修行上不诚实。比如说我没有神通说我有神通。我不是圣人说我是圣人,佛教很重视这个,这叫大妄语。其实这相当于什么呢?这相当于现在社会所讨论的在信仰上误导别人,这个罪很大,像李洪志这样的,他说他的能量比佛要高很多倍啊。就是这些,佛教很重视这些。我曾经也有疑问,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个呀?你说为了钱财,为了名誉去骗别人比这个修行上的诚实还轻一点,我也不理解。后来我也体会,因为在修行上不诚实,对别人造成误导,它会葬送别人的慧命。那些信仰邪教的人很可怜,他们自焚,他们自杀,在社会上跟周围的人群不和谐,他们精神封闭,心的封闭。我们就懂了,哇,在信仰上误导别人多么严重。大妄语就是这个意思,其他的就是小妄语了。

  第五,不饮酒,包括不吸毒。因为酒精和毒品伤害我们的理智。在我们的理智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犯更大的错误,杀盗淫妄都可能做。

  在这五条戒里面,不饮酒戒在佛教里叫遮戒,遮挡的遮,什么意思呢?饮酒这个行为本身没有什么错,但是由于它伤害了我们的理智以后,会让其他的错误有条件表现出来,做出来,所以它叫遮。前面的四条戒叫性戒,意思是这四条戒,即使你不受戒,你做了本身也有错。因此,性戒要严重一点,这就是五戒的简单内容。

  第一个误解,把戒律等同于宗教的禁忌。说我做了,做了就得受惩罚,那叫禁忌,不对,这不是禁忌。五戒简单地讲,它是五条行为规范。注意,是行为规范,只说行为,包括语言。第二个,有的人认为戒律让我们不自由。相反,戒律给我们自由。为什么给我们自由呢?所有道路它都有指引方向的,有分车道的指示线,路边还有栏杆。所以,有戒律的保护,我们在这个规范之内自由行驶。如果你不理解这个规范,想干什么干什么,恰恰就不自由,因为你的行为失去自由。我曾经打过比方,我们像开车在乡间小路走,乡间小路规矩多吗?没什么规矩,没有说“限速”,也没有说“靠右行”,也没有说“不许掉头,单行道”,乡间小道没有那么多规矩。

  但是我们在高速公路上走,大家说规矩多吗?“快车道”“不许掉头”“这里是出口”不是出口不能出。但是在哪一条路上走得快呢?肯定是高速公路快喽,你在乡间小路你走快试试看!所以比喻什么呢?比喻我们人生的路也是一样的,有道德规范,有戒律的帮助,我们也要走得更快,不是走得更慢哪!文殊阁那边有个互动专栏,那个专栏上有句话是我写的。因为有一个营员在上面写的:“怎样做一个好的俗人。”就是说,我也不想出家,但是想做个好的俗人,这问题问得很好。后来我就在上面写了一句话,我说:“在持好五戒的基础上,尽情享受人生吧!”就是说,在五戒的保护下,你就尽情的享受人生。他还是要做俗人嘛!我是按照他的目标来说的。你要唱歌就尽情地唱吧!只要不犯五戒。有人找你的麻烦,你可以理直气壮。有麻烦降临到你的身上,你可以不服气“凭什么!”假如说你犯了的话,你心就虚了,不怪别人怪你自己,所以五戒给我们自由。

  戒律实际上,在佛教里讲,它叫“学处”,它是个训练方法,这就很微妙。就是戒,它是个行为训练、它是一种修行。持戒的人会经常观照自己的行为,观察环境,这种环境下我是不是很容易杀生啊,这个环境会不会让我说假话呀,会不会让我也偷东西啊,所以持戒的人呢,他的观照力会很强,他的定力会增加。在持戒的过程中,兴许他也会犯,有小小的违犯,然后他不断地纠正自己,所以戒律就像一个老师,让你不断地修正自己,调整自己。在调整的过程中,你必须不断地反观,所以《论语》里面,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有自省的精神,这就是一种修为。我们说每天晚上我们要自省,在持戒的人那里,光晚上自省是不够的——白天已经把这个事办了,晚上还自省,那你就只有后悔的份了。而是在很多情境下,都得自省,都得观照自己。有的人也许说,哎呀,多累呀,你要知道,观照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在刚开始也许有点勉强,一旦把观照的能力开发出来,你就会自自然然的。你非常自由,但是不会犯规矩。所以这就恰恰如同一个舞剑的人,很锋利的剑在他手上,唰、唰、唰,让我们看了这真危险,没事,在他那里没有任何问题。

  戒律呢,刚才讲,戒律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训练班,戒律还是我们的铠甲,铠甲呀,就是上阵打仗,古代打仗要穿铠甲保护自己。其实呢,各位,真的,在人生路上我们经常会面对很多诱惑啊,很多的人群,很多的环境,很多的事情,随时都有可能让我们不能把持,然后迷失在那里。戒律保护了我们,你们现在在学校,还是蛮安全的。当你们走向社会,谁能保证你不会碰到一帮吸毒的人呢?谁能保证你不会碰到一帮喜欢偷东西的人呢?谁能保证你不会碰到一些有非常不良习惯的人呢?我们往往迷失自己总是从小事开始的。当你一向以来都按五戒去生活,那你就会远离,你就会形成一种自己的感觉,在事情萌动的时候,你的感觉就很不对,你就会远离他们,也就保护了你啊!其实,这个世界充满了陷阱,在那灯红酒绿之中有很多陷阱,在灯红酒绿之中有很多鬼呀。我们今天讲的鬼,你以为鬼是什么?鬼是青面獠牙的吗?鬼就在那赌场上,鬼就在有些娱乐场所里面,鬼就在很多人的阴谋的谋划之中。所以戒律会让我们的生命,增加一份安全,会让我们形成一种清净的氛围,这种氛围自然就让我们总是跟清净的人往来,我们周围的人都是清净的人,都是善人,我们就会感应。一旦你学佛,你就会感应学佛的人,很多学佛的人都有这个体会,皈依以后怎么到处都碰见学佛的人呢?都皈依了。其实你想想,都在,你没发现而已。这个是关于戒律的认识,那么等一下在授五戒的时候,五条戒。我说“能持否”,如果你不愿意接受这一条,你就不说话。你愿意接受,你就说“能持”,不愿意接受,你不表态。很简单。注意,你不接受,不等于说你可以犯哦。不等于说,师父让我不接受,我可以去做。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说,你接受了那一条,比如说不杀生,当你不杀生的时候,你就不仅仅简单是一个不杀生的正人君子,你还是一个遵守了释迦牟尼佛不杀生戒律的佛教徒。所以,你这个不杀生的这种状态,多了一层意义,如果你不受戒呢,你不杀生,你只是一个世间的一个不杀生的善人,还没有一个佛教修持上的意义。当然反过来也是啊,如果你受了不杀生的戒,你还去杀生呢,那就多了一层意义了,你违背了你的诺言了。因此呢,受了戒的人,你对自己要求要严一点。不过你也不要怕,你也不要认为说,等我都做到了我就受,都做到了你不需要受了。既然是受,一定是会有犯的,一定会有反反复复地矫正,不断地矫正,不断地观照自己,调整自己的过程。这就是我今天要跟你们介绍的三皈五戒。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