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对人生现实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11-04 10:33:39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法华经对人生现实的意义
作者:天台学研习所第四届毕业学生智勤同学
在天台研习班学习了一年《大乘妙法莲华经》。一开始是抱着研究的心态学习,觉得’’成佛的法华’’与佛菩萨相关,与我这个凡夫的境界甚远,随着深入的学习,真实感悟到《法华经》对人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密切相关。其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法华经》的义旨—诸法实相。
一、诸法实相的’“十如是’”建立了圆融的世界观
诸法实相在《法华经·方便品》直接以十如是来表示’’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对于现代人来说,如实的了解所见事物的性质和相状是对当代这个被物质所转的时代中的一个最好的自我防护方式。由于对这个世界的存在不了解,对物质的执着和追求,使人类在破坏生存环境,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的同时也破坏了自身的身心健康。现实社会中,人心越来越迷茫,“烦躁”、“没劲”、“懒得管”,开始成为都市’’文明人’’的口头禅,外表嬉皮内心冷漠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人们宁愿将热情与精力付诸给虚拟的网络或是迷情的酒吧,也不愿意给现实一个真切的表情。人与人之间仿佛隔了千山万水似的,一切繁华豪情的背后都是无所归的落寞与恐慌。华美精致的外表,也掩盖不了现代人内心的迷离委顿,甚至于,现在80、90后以“愈堕落愈快乐”成为最无遮拦的世代宣言。自杀、婚变、暴力、绯闻、吸毒等也成为时尚元素,成为流行文化中最绚丽的一道风景线。人们在追求物质快感的同时,却感到了精神的急速失落。这一切都显示着当代社会急需要一个正确的世界观来帮助人们走出生活的误区,而这个正确的世界观,就可用“十如是”观来作为建立的基础。“十如是”诸法实相论的分析,如实地显示了一切事物的存在以及其本质真相,对当代社会来说是绝不可少的圆融真理观:世界的所有存在,只要是顺应法理如法的存在,就是最真实的实相之显现。就拿花来举例,它有美好的形状,不同于其它东西乃至不同于其它花的体与性,它有种种功用,使人心情愉悦、庄严道场,有它的生长的因和果、报等,无论什么差别,它的存在始终都顺应诸法之法性,不管人们的喜好与厌恶,皆无法干预它的如法存在。芸芸众生,纷纷事物,千形百态,胜劣不同,三界六道中,天道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俱胜,阿修罗略差,人道苦乐参半,三恶道极苦。这些都是这个世界如法存在的,其苦乐参半就是如实的人间相。就象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所谓生活,就是苦乐参半,没有永远的好与坏,一切事物自然发展的规律,顺应诸法法性自然的存在,就是诸法实相的最真实体现。以此认知去看待现象现界之一切存在,走出时代的误区,这就是法华实相论以圆融的世界观重新诠释新现代所表现的积极意义。
二、发挥“十如是”所说的“一念三千”来建立另一种人生观
“一念三千”就是三千境界的存在就在一念心中,说明心念影响了人生,而对人生观的把握,只是从一念心开始而已。事实上以“一念三千”建立另类人生观,就是发掘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宝藏— 人心。人心主宰了整个世界的转变,但未必人人了解。因为人心的怨恨,导致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断的战争。人心的扭曲是引起世界扭曲的根本因素,人心决定了世界。如果每个人都心怀慈悲,那世界就是净土;如果每个人都心怀嗔恨那世界就变成地狱。前者让人安心向往,后者令人不安恐惧。以“一念三千”的理念来实践的话,只要改变心念,就可以轻易的跨越这两者的界限,从慈悲转向罪恶、从罪恶转向慈悲,界限的存在并非绝对的,而是取决于生命本身的转变。“一念三千”对生命观所进行的无限扩张取代了人们传统的消极的人生观,对人类本身建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非常有益的。由于人生观体现了一个人对世界、对生命的理解和把握,所以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乃至于生死存亡。消极的人生观导致人耗费生命。当代社会中,自杀已成为位居于交通意外之后的第二大死因,而调查结果显示“自己的生活看不到任何意义”竟是最大的自杀理由。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放弃最珍贵的生命呢?毫无疑问,极度倾斜的人生观是导致人们生存得痛苦、甚至不愿生存的根本原因。反而言之,只有`以正确的人生观为基础,才能实现开创人类的幸福人生。“一念三千”的理论为人们打开了心灵的宝藏,开拓了生命观的新视野;生命的存在是无限的空间与时间的合并,不是绝对静止在一个状态下,而是滑行向前无限扩张的,而人心则是掌握这一切的开关。
三、诸法实相的把握,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法华经·方便品》中说:“…若於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於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若人散乱心,入於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於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这都说明了凡夫众生,无论是散心诚心,或只是形式上的礼敬,举手低头,聚沙为塔,都能以此为因缘渐渐成就佛道。也就说明:佛陀光辉形象和伟大的人格可以籍由人力得以实现,并且成佛亦不需要脱离此间的现实世界而住彼间的涅槃境界,是在现实世界中通过简单的修持就可以实现。佛界既然是作为对现实世界的极大超越,那么要求亦应以不脱离现实人生为起点。否则,离此世间,佛与众生是毫不相关的两个存在,没有任何相关的意义。《法华经》中所宣说的这一说法对现实世界的存在价值给予了极大的肯定。而对诸法实相的把握,可以看作是人类能力更高一层次的提升。因此也就是对众生生命的存在价值,予以了肯定。《法华经·随喜功德品》中又进一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是完全地将佛道的修证于日常生活化,对诸法实相的最高把握。只是像“顺于正法,即是佛道”这一类融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情而已。哪怕是我们生活中最简单的清洁打扫,只要发心经营,认真对待,平等、慈悲、安静地去进行,就是顺于佛道的正法之行。我们只要认真地去做好没件事情,也就是佛道修持的最佳体现。就能够从中成就自己的理想,圆满自己的人生,在当下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人之所以不快乐,并不是自己缺少什么,而是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和不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已。我们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社会和自身,是建立自身价值观的基础。每个人的价值观是影响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现实社会中,人们由于种种的不如意,而对自己的能力抱着怀疑,产生消极的看法。而法华实相论一圆融的世界观和无限扩张的人生观作为基石,通过对世界,对人生的正确观点出发而对自身作出肯定的判断,归结出生命的存在价值。对事实存在作了终极分析,从而让我们了解到生命的旅程并不是一生一世的短暂,也不是注定了被接受的消极式的完成过程。虽然人生充满了各种痛苦,但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将人生的遭遇和命运的主导权拿回到自己的手上。《法华经》告诉我们:佛教的净土不只是在西方极乐,也不只是在佛教徒的净室,而是融于一切社会生活中。人类自身的存在极具意义,只要我们努力,一切理想皆可实现。以这种观点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这种观点来生活,现实生活的当下就是诸法实相式的领悟,就能获得幸福,甚至得到解脱,成就菩提。诸法实相让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得以克服人心的迷离,找到心灵的平静和安宁,建立一个理想的家园。可以让整个世界得到和平。
写于天护寺教学楼
2011 - 07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