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楞严经每卷后偈赞

发布时间:2023-02-20 18:38:46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楞严经是有很多的师兄都会去选择念诵的经书,师兄在修行的时候,是要知道其中的含义是什么,这样我们修行楞严经的效果才会更加的好,而且师兄也是能够知道读楞严经的好处,接下来,我们就先去简单的了解楞严经每卷后偈赞是什么吧!

  楞严经每卷后偈赞:

  楞严经卷一赞偈

  【阿难示堕,调御垂怜,七重征诘破攀缘,心目耀金拳,真妄同元,决意在当权】

  [阿难示堕]完全是阿难作为示当机叫[示堕],因为整个《楞严经》把阿难作为当机而展开,他来表演,来跟佛演双簧,那么这个示堕呢,阿难与摩登伽女之遇,到底是第八千次真实示现,还是以前出现这个事儿;有人讲是阿难把过去的事情重演一下,提出来做文章;又有的人认为,阿难他是大阿罗汉,十地菩萨来示现初果罗汉,种种说法没有办法去印证,但是并不重要,在我们佛法的历史里就是有这么一回事,能做这样的认识就好。

  [调御垂怜][调御]就是调御丈夫,是佛的代号,[怜]就是关爱。

  [七重征诘破攀缘][七重]就是这个七处征心。

  第一,阿难讲心在内。佛用阿难看不到五脏六腑来破心在内。

  第二,阿难讲心在外。佛用身心相知来破心在外。

  第三,阿难讲心潜根里。佛用阿难看不到眼睛球来破心潜根里。

  第四,阿难讲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①如果闭眼见暗,暗境与眼睛相对的话,暗在眼前面,怎么成内呢。就算成内的话,那么此暗室中的一切东西都是你了,没有这个道理。②如果暗境与眼睛不相对的话,又怎么成见呢?③如果你一定要说内对成立、合眼见暗就是身中的话,那么你开眼见明,见不到自己的脸,内对就不能成立;如果能见到自己的脸的话,那么心和眼根都在虚空,怎么成内呢?

  如果在虚空的话,就不是你的身体了,佛看到你,那佛就是你吗。如果你就执着身和眼是两种知觉的话,那你将来成佛就成两尊佛了,这不能成立。

  第五,阿难讲随所合处心则随有。佛强调,随所合处,能合的东西一定要有体,一定要有相,阿难怎么样也拿不出来。

  第六,阿难讲心当在中间。心体在根尘之中,也就是在有情与无情这个中,如果兼二者的话,这两个成了敌对,怎么立中啊?如果不兼的话,与你没有关系,还谈什么中,讲中就无从谈起啊。

  第七,阿难讲一切无著,名觉知心。佛讲,你有个不执著的东西,就不可以名无啊。谁来不执着,你给我讲出来,还是要把这个心找出来,是不是。

楞严经每卷后偈赞

  [心目耀金拳]佛做拿手好戏,一会舒拳为掌,一会儿收掌为拳,一会儿手放宝光,来调动阿难的眼睛和阿难的这个攀缘心,以此开示能见的是心而不是眼,以此帮助阿难开悟,能生灭、能动的这个肉团是一个虚空之尘,是三界之客,他不是真正的主人。

  [真妄同元]在这里是带有提前量,在前面第一卷还没有涉及到真妄同元,在后面,大概第四卷才涉及到这个问题,这是提前量了。

  [决意在当权][当权]就可以解释为当下,[决意]拿定主意,明心见性,就在于我们当下这个假人,与上面真妄同元,是互为解释,要求真吗?你这个妄当下即是。[权]是因缘和合之法,权宜之法,是方便法,也是我们示现的这个假人,凡夫要想成佛,就在凡夫当下这个肉团身下功夫,就在凡夫当下这个妄想心调整心态。

  楞严经卷二赞偈

  【发明见性,真示缘尘,若能转物即能仁,离诸自观心,妙觉常春五阴本来真。】

  【发明见性】

  是接着第一卷在七处征心以后,佛通过十番显见[显见是心,显见不动,显见不灭,显见不失,显见无还,显见不杂,显见无碍,显见不分,显见超情,显见离见],把我们的思想,从对外界的执着,从对六种意识心的迷惑,一步一步引导到我们的第七识。

  我们的见性,不是讲眼睛能看,也不是讲耳朵能听,也不是讲鼻子能嗅,而是讲里面的那个真人,借助于眼睛这个工具能够看到光,借助于耳朵能够听到声音,借助于心脏能够回忆,能够忘记,能够思维。

  比如电瓶,通过电灯能发出光,通过电风扇能转出风来,通过麦克风能够发出声音来,电灯、电风扇、麦克风相当于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真正来讲是不是一个电瓶啊,这就叫见性。

  见性通过眼睛能看,通过耳朵能听,通过鼻子能嗅。那我们心里能见的这个东西有没有任何形象啊,既然没有任何形象,我的见性,你的见性,牛见性,马见性,狗见性,能不能分家啊,是不是所有的见性就是一个东西啊,这个见性就是第七识。

  这就叫[发明见性],就叫明心见性啊,知道我们的心能变现出一切万法,知道万法都是由我们一念心变出来的,所有的法都是一个法,刻骨铭心,深信不疑,这就是明心见性。

  【真示缘尘】

  [缘尘]就是别业妄见和同分妄见这两种妄见,包括两种生死根本,进行分析,破妄显真,通过外尘、内尘、能缘、所缘、所缘缘种种方便之门,向我们揭示出我们的见性,揭示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用两种妄见开方便门,示真实义,让我们见真,所以上面以电瓶来打比喻是不是[真示缘尘]啊。

  我讲[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是不是外尘啊,借助我脑袋想出来,借助我嘴巴讲出来,发出来的声音你们听到了,是不是能缘、所缘啊,是不是[真示缘尘]啊。那么我们再想一想,这个[一二三四五],我嘴巴没有讲,脑袋没有想之前,[一二三四五]在不在啊,虽然在,他有没有形相啊,虽然无形无相,他就是真。

  通教别教把无形无相真实存在的那个叫真,所现出来的叫缘、叫尘。

  按圆教来讲,缘和尘都是真,所以一真法界,没有哪一样不是真,一个泥巴块,一根草叶,一根草丝,尽足为一真法界,整个十法界就是这一根草丝,就这个道理。

  梦中梦到天堂,梦到地狱,梦到国土,梦到一个人,梦到一个团体,跟梦到一块苹果皮,这些东西有没有哪个大,有没有哪个小啊,那么大的国土是不是也是你一个念变出来的,一块苹果皮是不是也是你一个念变出来的,那是不是两个都是平等的,而且讲平等都是方便说,一个瓜子壳就是一个地球就是一个银河系,就是整个无量的虚空法界,而且一个苹果皮就是无量的诸佛菩萨、有情世界啊。

  【若能转物 即能仁】

  怎么叫转物呢,过去看到冤亲债主恨得咬牙切齿的,现在看到冤亲债主就是自己的老爸姥姥,就是自己,是不是转过来了啊?过去被人家打,被人家骂,被人家造谣诽谤,被人家伤害,耿耿于怀,恨不得对天发誓跟他不共戴天,或者跟他讲个一清二白,现在听了以后,想恨恨不起来了,是不是把物转过来了啊?过去看到茶杯就是茶杯,现在看到茶杯,茶杯就是我,茶杯就是释迦牟尼,而且明白了为什么讲他就是我,这个物是不是转过来了啊?

  有些同修在明白如来藏道理以后啊,他心态发生了很大的震动,这属于在转接的关头,我们要把持好,因为在凡尘世间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处理好,我们果真明白了一心三藏的道理,没有什么事情处理不好的,天大的事情都不重要,说丢就丢下了,这就是[若能转物,即能仁]。[若被物转]你就是凡夫了,就是被名闻利养所迷惑。

  【离诸自观心】

  [离诸]就是离开一切的能缘、所缘、所缘缘。[自观心]我们刚才讲的[一二三四五],脑袋没有想之前那个[一二三四五]就是[自观心],你观这个心啊,如果心里无形无相[一二三四五]不在,你脑袋想不起来,嘴巴讲不出来,我们心的妙用,是不是明白了。如果再想,我这个心,你那个心,他那个心,不能分噢,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人叫[自观心],要观到这种心。

  世间凡夫叫眼见为实,耳听都为虚,他认为这个虚空是什么也没有,虚空什么也没有吗?虚空就是有,虚空是不是我们当下心变出来的。所以讲佛在哪里啊?回头就是,你别[自观心]观到自己肚子里去了,[自观心]没有哪一法不是我的心,脚下踩的大地,头上顶的蓝天,是不是都是我啊,过去都是讲我的心包在肚子里,现在是肚子包在心里,房子包在心里,尽虚空遍法界都包在心里,这仍然是邪法。

  谁包谁啊?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要明白这个道理啊。所以能够这样观心,你就叫观世音菩萨,那我叫他观世观菩萨,观世香菩萨,观世臭菩萨,行不行啊,统统都行,你才叫真正的观世音。

  【妙觉常春】

  [妙觉]就是佛知佛见。[常]世间法里讲的常,你三天五天,隔三差五常来家看看,那不叫常,那叫糊弄,叫胡差事。

  佛法里的[常]是表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时时事事处处无非诸佛法身真常,耳闻目睹身受一切的万法当下是当人一个念,我们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啊,释迦牟尼在不在这里啊,阿弥陀佛在不在这里啊,天仙公主来了没有啊,唐太宗来了没有啊,李白来了没有啊,无量百千万亿年前的那些老古董也在这里,无量百千年以后那些东西通通都在这里,过去现在未来,东南西北,三世十方,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这才叫常。

  [春]是表开悟,闻法明白了一心三藏的道理,本来就是开悟,明白了一心三藏道理,以此观照一切的万法,时时叫我们大开悟,所以可以作为养悟,我们明心见性以后要不断的提升境界,有个养悟的过程,有个积累道行的过程。

  所以[妙觉常春]就是佛在《楞严经》所讲,要从悟门而入,要先明心见性,我们才能下手,以种种方便之法来圆满道行,成究竟如来果位,观照像春天一样,欣欣向荣,既然有了春天,何愁有夏秋冬啊,夏天长,秋天成就啊。

  【五阴本来真】

  就是《心经》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楞严经》讲[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性x真空,性空真x],是不是[五阴本来真]啊,[五阴]实际就说尽了六根、十二处、十八界、地水火风空见识,统统包含在内。

  [本来真]原来就是真的,不是我们现在发现了才真的,我们发现是假的时候他当下是不是真的,他从来有没有假过啊。[本来真]并不是我变成了泥巴瓦块,牛马猪羊,这个是假的,是假的吗?

  牛马猪羊是不是还是真的,是不是还是佛,还是一个念啊,他有没有离开当下一念啊,没有办法离开啊。只是没有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得不到受用,虽然得不到受用,你是不是佛啊?

  有个人怀里捧着个金饭碗去讨饭,这个讨饭的人当下是不是个大富翁啊,当他发现了是金碗,发现了自己是富翁的时候,他有没有讲,我现在才是真的,我过去捧了十来年金碗,我过去是假的,他过去十年是不是大富翁啊,虽然是大富翁,他有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啊?没有,是谁的原因啊?是他自己迷惑颠倒,可他就是富翁。

  我们无量劫以来,是不是一直是大佛啊,做乌龟,做王八,做毒蛇猛兽的时候是不是佛啊。得不到受用,是因为我们自己迷惑颠倒了,可是我们本来就是佛,是不是[五阴本来真]啊,这是不是[万法本来真]啊,就是这个道理,而且我们真正明白了真的当下,就起到妙用,每个人可能都有体会,他心态马上改变,马上调整了。

  楞严经卷三赞偈

  【三科七大,藏性攸居,总缘尘业事纷舆,全体即真如,理事双祛,信步驾长车】

  【三科七大藏性攸居】

  本来是四科,因为在前面第二卷,讲了五蕴本如来藏性,所以这里还有三科,六入是一科,十二处一科,十八界是一科,三科,加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所以这一段经呢,是把这三科七大,来开示如来藏妙真如性,[藏性攸居][攸]是所,[藏性攸居]就是[阿]藏在[弥陀]中,[如]藏在[来]中,第三卷主要是破,会相归性,归什么,归藏性,归三科七大藏性,三科七大是不是都是弥陀啊,会[弥陀]归[阿],会[来]归[如],怎么藏性呢,大家再看啊,我们把拳头变成手掌,那么我们眼睛看到手掌,眼睛能不能看到拳头啊,虽然看不到在不在啊,怎么知道在啊,心看到了,所以拳头就是[藏性攸居],拳头是不是在手掌中啊,比如这个指头代表六入,这个指头代表十二处,这个指头代表十八界,这个指头代表五蕴,这个指头代表地水火风空,是不是,五个指头是不是代表,无量指头无量万法啊,每讲万法的时候,比如这个指头,是不是从大拇指来啊,大拇指在这里,不是的。

  是不是从中指来啊,也不是的。虽然他没有来处,可是当下现前啊,原来他就是拳头变现的是不是,当下是不是个拳头啊,这是一个指头,两个指头,原来拳头变现的,三个指头是不是还是拳头变现的,所以一是不是二,二是不是三,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啊,所以三科七大,[藏性攸居,本如来藏妙拳头性],是不是,明白这个道理了吗。[妙真如性]就这个道理,跟这个手套变化也是一样的,一定要明白啊,越是真理越简单,叫你当下明心见性,当下成佛。

  【总缘尘业事纷舆】

  [总]是前面的一种常性,如来藏性为总,[缘尘业][尘业]是表无量的万法,是别,是总与别,这个如来藏性而与一切的万法,这是一种法缘,所以这是一种比喻说,谁缘谁啊,都是一个东西,但是不这样讲就开不得口,这都是开方便门,示真实义。

  [事纷舆]这个[事]表总与别,空与有,一切的万法之间,相互因缘和合而显现,[事纷]就是显现,[舆]就是论述或者开示,怎么[纷舆],我们经常讲,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是不是,别就是总,总就是别,还有互别为别,张三就是李四,李四就是王五,叫互别为别,还有互相为部分别,这一部分就是那一部分,是不是,那讲的更圆融一点,三两重就是八公里长,能不能圆起来啊,三两重是讲轻重,八公里长是讲长度,是不是也是一样的,三公尺长就是红与黑,是不是又不一样了,可能世间法不一样,世间人家感到好笑,在佛法里是不是真实啊,这就是我们心法不可思议,把度量衡都把他混起来了是不是,把轻重与大小,大小与长短,长短与红黄黑白全部搅为一体,所以[总缘尘业事纷舆],对这种解释,大家能够认可吗。都能认可,真是一群大傻瓜,什么叫大傻瓜,你们懂不懂,[大]就是本来面目。所以大菩萨是代名词。

  【全体即真如】

  [全体]即十法界万法,[即真如]真如就是一个性,一个性非大非小,非多非少,非红黄黑白,非轻非重,非有非无,性有没有这些东西?没有。可是他就显现出万有、万法,妙不妙啊。大家注意,佛在这里是用次第三藏来帮我们开智慧,这次第三藏,我们要明白到一心三藏,一心三藏,就不是什么真如性全体了,而是我们一个念,可以现真如,可以现全体,是这样解释,我们一个念在《楞严经》叫真真如,真真如可以现真如,可以现全体,可以现个别,所以一心三藏,这个观照的境界,要提升一步。

  【理事双祛】

  [理]就是讲如来的如,就是讲阿弥陀佛的阿,就是讲真心本来面目。[事]就是阿弥陀佛的弥陀,就是如是我闻的是,就是如来的来,也就是[事]是不空如来藏,[理]是空如来藏。

  [理]是性,[事]是相。[双祛]就是[双非],叫[非理非事],圆顿大法对[理]说[非理],对[事]说[非事]。所以[非理]当下就是[理],[非事]当下就是[事],所以[非理非事]就是[即理即事],[理]就是[事],[事]就是[理],[理]离一切相,[事]即一切法,所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是不是[无相]就是[有相],[有相]就是[无相]啊,好好把这个道理细细的观照,由此悟得一心三藏之法。

  【信步驾长车】

  这是表自在解脱,[信步]表自在,[驾长车]表长驱直入,已无障碍,是不是长驱就是没有障碍了,我们证得自在解脱。

  楞严经卷四赞偈

  【深穷万法,同异俱生,广陈相续来无明,妙体觉真澄,同业摧惩,法眼应时清】

  [深穷万法]就是把万法的本来面目,展现在法会大众的面前。[穷]就是研究,[深]就是圆满,彻法源底。第四卷就是讲三个如来藏,[俱非]就是讲空如来藏,[俱即]就是讲不空如来藏,[是即非即,离即离非]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同异俱生]泛指十法界万法万相,同为虚空,异为世界,虚空、世界都为万法,一个不落摆在眼前,以一心三藏之法统统包容。

  [广陈相续来无明][广陈]就是通过168个字从虚空到风轮,到金轮、火轮、水轮来说明四大。从[觉非所明]来说明虚空世界万法的来龙去脉。

  [相续]在这个前提之下,世界怎么相续,众生怎么相续,业果怎么相续。[来无明][来]就是表如来的来,表不空如来藏,万法都是无明之相,无明之相都是由我们一念之所变现,在十法界里找不到来龙去脉,在一真法界里,他灵明不昧。

楞严经每卷后偈赞

  [妙体觉真澄]就是讲有余依涅槃,明白了如来藏道理的人,我们当下凡夫业报身就转为菩萨愿身,这是妙体,就为真空所现,就为妙体妙有。

  [真澄]就是真空,没有[觉真空]的时候,我们不是个妙体,是来应酬的,是个臭皮囊,他那个时候只[觉]到人我是非,是迷惑颠倒。明白道理了,真心本来面目还是这个东西,还是这个六种意识心,六种意识心转识成智,这个肉团业报身,转为菩萨愿身妙体,悟妙觉。

  [同业摧惩][同业]就是从同分妄见这个角度来看万法的来龙去脉,地水火风都是我们同分妄见现出来。[摧]这里是推敲,[惩]是调查、核实、纠正,[摧惩]就是禅定,禅修观照。

  [法眼应时清]搞明白了,成就了我们的法眼,佛在《大般涅槃经·卷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讲,[善男子。我为声闻有肉眼者说言降魔。不为修学大乘人说。声闻之人虽有天眼故名肉眼。学大乘者虽有肉眼乃名佛眼。何以故。是大乘经名为佛乘。而此佛乘最上最胜]。

  把我们这个肉眼说为是佛眼,为什么是佛眼呢,他知道万法都是一个念,毫不怀疑刻骨铭心。[应时清]就是华开莲现,明白这个道理当下就是法眼,这个法眼起码是地位以上的菩萨,他不仅证到了一切智,而且证到了道种智。

  楞严经卷五赞偈

  【六根受用,生死严阿,从今解脱更非他,六解一谁何,诸圣吹螺,决意应高科】

  [六根受用]这是讲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通过六根之性,通过这六根这个肉团,看这个气球手套,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性就是能见的见,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往外看,往外看了呢,眼睛看到色,耳朵听到声,鼻子闻到香,舌头尝到味,在外尘境界里,在分别妄想执着是不是叫受用啊,有美的受用,也有丑的烦恼等等,叫[六根受用]六根出流攀缘。

  [生死严阿][严阿]就是在生死里挣扎轮回,生生死死明明白白现前,[严阿][严]是表高山,[阿]是表低洼处,高高低低,高低,始终生生死死,生是不是往上,死是不是往下啊,叫[生死严阿]讲六道轮回这种状况。

  [从今解脱更非他][从今]那我们现在要想出生死轮回,要想了脱生死,[更非他]没有其他人,还是通过六识用根,生死轮回是他,了脱生死还是他。六根是不是还在这里啊,还通过他,解除根结,六根之性是我们心法,六根是肉团,我不是通过六根往外看,我离开六根,现在换一个法门啊,六根之性就是我们的一精之明,他通过六根攀缘六尘产生六种意识心,是非好坏长短,这叫[六根受用],使我们在六道里轮回。

  我现在离开六根了,就是解脱,没有妄想心了,叫回光返照,返照到一精之明来了。离开六根是不是还涉及到六根啊。

  [六解一谁何]横向上来看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我都离开了,是不是六解啊。[一谁何]成了这个一,前面没有了,他是不是自然回老家啊。纵向上来看,从识蕴开始,然后行蕴,然后想蕴,受蕴,色蕴。把[色阴]看破放下了,就没有感受了,破了[受阴]。没有感受,就没有妄想了,破了[想阴]。

  是不是回到[行阴]上来啊。然后一看[行阴],也还是妄想啊,然后又再把[行阴]再解掉,回到[识阴]。[识阴]还是带妄啊,明白这个道理了,是不是纵向上解六结啊。[一谁何]是不是还是个一啊,[一谁何]佛怎么讲的啊,叫不真何待啊,他没有办法不真了。

  一旦到这个位置,他马上从空出有,再通过六根六尘到六识,这个时候是转识成智,已经是愿身再来的菩萨,就是这个肉团身,当业轮转为愿身再来的菩萨,诸佛是不是都是这么示现的,一定是在肉团身示现成佛当下度众生。

  [诸圣吹螺]二十五个菩萨说法,前面已经说了二十四个法,[吹螺]就是吹法螺,讲经说法。

  [决意应高科]都是决心来比试比试谁的法门第一,这是方便说,实际上二十四个菩萨都甘当铺路的石子,名义上是在介绍自己的法门,实际上就是把众生往观世音菩萨那里推,所以观世音菩萨后面详细介绍,一定要瞻前顾后啊,要明白诸佛菩萨良苦用心,再加上到最后一个文殊菩萨,啊,出来当评判员,所以这个法就显得很圆满。今天就讲到这里。

  楞严经卷六赞偈

  【圆通三慧,方便初基,龙门听选树丰碑,明了达归期,轨则无亏,直指造菩提】

  [圆通三慧]这里[三慧]一般不要把它说为戒定慧,[戒定慧]属于小乘人修行的次第。

  大乘人在小乘人戒定慧的基础上,回小向大,从[闻思修]起修,所以闻必有慧,闻首先闻一心三藏,闻而后修,闻而后思,思而后修,即闻即修即思,这三者都是慧,他是开悟基础之上来思来修,所以如果讲大乘人,叫戒定慧的话,他即戒即定即慧,他是全性起修,这三慧叫次第圆融,所以叫圆通,圆通还包括带果行因,修因证果。特别强调是一个[闻],[闻]就是开悟,也就是阿难向佛请法,到最后知道了,要从悟门而入,知道自己修了无量劫,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因为没有开悟。

  [方便初基]特别强调刚起步修行的人,必须首先从《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这个法理法义入门,也就是文殊菩萨所讲[归元性无二,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也就是佛在第一卷所讲,如果你不明心见性,就开始修无量的方便法门,[虽终日行,枉入诸趣],也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讲[忘失菩提心,纵行一切善,亦是魔业]。

  只有从《楞严经》《法华经》开悟,所以自古以来,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你必须开悟以后,任何法门都是平等的。我们按照佛的教诲,应该是把《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道理听明白以后,你再去念佛、打坐、修密,修无量法门。

  [龙门听选树丰碑][龙门]就是讲法门,就是我们的佛门,就选择帮助我们成佛的、唯一的、独特的了义大法,没有第二个门,没有第二个路。[听选]就是选择,[树丰碑]就是帮助我们成佛的、唯一的、独特的、了义的大法,没有第二个门,没有第二条路,是树这个丰碑,这个丰碑就是《法华经》《楞严经》啊,《法华经》和《楞严经》是一部经。

  [明了达归期]只要明心见性了,你即已归到国土。[明了]就是明心见性,[达归期]就是达到成佛。[归]带有安定民心,你再怎么样最低也不落六道轮回,明心见性的人,就跟黑夜里见到灯一样,远一点,近一点,他都奔着灯光来,他都不会再落入黑暗里,是这个意思。[期]表明心见性之人,他已经指日可待,他自己坚信自己,已经了生脱死,这是吃了定心丸,就是他心里有底了。

  [轨则无亏][轨则]就是修小法。[无亏]对于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修小法也没有亏,修比不修好,你将来就是在三恶道里,你都能得到福报。

  做畜生就是金丝狗、金丝猫、狐狸狗之类的,你得到人家供养。做鬼你也可以当官,地行夜叉、空行夜叉、土地老、阎王爷、河神、山神等都得到供养。在地狱里可以做做工头,敲敲板子,还可以坐到办公室当个办事员,所以这个修与不修大不一样。这些小法,他虽然不能明心见性,不能成佛,对于明心见性的人,这些法可以帮助我们成圆满之佛。他只会帮助我们快成佛,不会障碍我们成佛。

  [直指造菩提]是讲佛的所有的法门,从总体上来讲,都是帮助我们了生脱死,当然个人要按照个人的根机,你来选择出来,这个[造菩提]这个造字,用的不如法,菩提不是造出来的,菩提是本有,这是因为我们的迷惑颠倒,障碍了我们的菩提心,不能妙用现前。

  楞严经卷七赞偈

  【坚持净戒。建立坛场,顶光神咒大敷扬,修道事功忙,顶礼慈王,更演后佳章】

  第七卷的主要内容,就是讲四种清净明诲,就是讲[持咒,建坛场],所以这里的境界我们做双重观照,佛在这里已经提出那个大白牛道场,那是真正的心地法门一心三藏,是给修行人做一个后来的回味,怪不得当年佛讲小乘法的时候提到这个事,我们现在才明白,这是第一种。持的那种戒的人,也能成就,但是非常非常困难,数量,无量万万万万分之一,真正成就了,你得一点点人天福报,要了生死,恒河沙数的人难有一个人成就。

  [建坛场]就是成就自己的法体,什么东西都要知道,前面讲[持净戒]怎么持,你还得知道怎么样持。[顶光]就是如理如法持咒,不能如理如法持咒,他能帮助我们形成定力,减少妄想,我们持咒的时候,虽然打妄想,是不是很少一边去做坏事啊,咒本身也是一种戒,以这种方式[修道事功忙][修道]要想成就,要修[事功忙],功夫在行持过程中,[忙]表精进。

楞严经每卷后偈赞

  [顶礼慈王]这是表法会大众向佛请法,接着后面第八卷,还要讲人天佛菩萨的圣位修证。

  楞严经卷八赞偈

  【修行增进,证果功圆,首楞万行一言诠,助道意乾乾,诸趣纷然,戒备在心田。】

  【修行增进,证果功圆】

  这是对第八卷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回顾,这一卷主要讲行门、讲修门,就是从三渐次开始,这个三渐次,先断五辛,再断淫杀盗妄。再一个叫违其现业,就是令已断恶不生,从三渐次开始。

  [证果功圆]这里包括等觉、妙觉,三渐次成就,就入初干慧地,再进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整个的过程叫[证果功圆],所以这个证果,已经涉及到证门,这里包括行门、证门都在内了。

  【首楞万行一言诠】

  这里就是说,起个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什么[首楞],[首楞]是第一坚固,这是讲自性本定,[万行]讲无量的法门,讲无量的次第,如果用[首楞严大定],从根本上起修的话,[一言诠]一句话把他说明了,这就是一心三藏,把这个一心三藏搞明白了,当下成就。

  就提醒我们在看二十五个圆通法门,五十五个菩提位的修证,你也不要在事相上执着,而要懂得全性起修,用心起修,用心起修就是一句话的事情,所以圆顿大法无量的法门,无量的次第可以成就于一生,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只看你会不会用心,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一言诠],[首楞万行]就是假传万卷书,[一言诠]就是真传一句话,你把这一句话搞明白了,其他的一切的说法,佛讲,都无实义,也就是说你把[阿弥陀佛],把[如是我闻],把[如来藏妙真如性]搞明白,他都是讲的一个事,就是讲一心三藏。

  所以防止我们再看到那些无量法门,来劲了,我们怎么样,一个个来对照修,那是自找苦吃啊,怎么样修啊,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保持提起观照,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前面的那什么五十五位菩提路,他在听的过程中,他就已经成就了,我们将来在佛土的时候,你再回顾这一段修行历程的时候,你会感慨万分,哎呀,我这么多功德,原来就是听了那么几十天课就成就了,这是真的,千真万确啊,佛在《法华经》《楞严经》是不是这样讲的,听佛讲了一段经,这些人马上证到什么什么果位,谁修了,谁证了,不就是耳朵听了吗,明白吗,三世诸佛不打诳语,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防止我们对这个心地法门,信得不坚的人,给个东西,让他去,好,有个东西,他不至于感到落空,有些人就是这样,你如果跟他讲一句话,啊,一心三藏的道理,讲了十分钟,好,现在大家都成菩萨了,有些人他不相信,明白吗,所以对于不相信的人,搞一个东西,让他感到不落空,防止他去诽谤正法,一定要明白佛的良苦用心,所以[首楞万行一言诠],是不是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啊,一句话叫你成就了。

  【助道意乾乾】

  这个助道,持咒,持戒,二十五个法门,包括六十个圣位,或者五十五位妙菩提路,[意乾乾]叫我们看了还意气风发,好像很像一回事的样子,这里仍然带有提醒我们,不要把那些东西当真,可以用那些东西来检验我们的心态。

  【诸趣纷然】

  在第八卷里后半部分,[诸趣]地狱道、鬼道、畜生道、人道、仙道、天道,纷纷冉冉。

  【戒备在心田】

  真修在心,只看你用什么心,用菩提心,证圆顿大果;用方便菩提心,证别教、通教、藏教小果;用善心,证人天福报。[戒备在心田]就靠你怎样用心。

  楞严经卷九赞偈

  【修罗天道,苦乐条然,精研皆是受生渊,生妄镜中天。法座垂全,详辨阴魔怨】

  [修罗天道,苦乐条然]这是介绍第九卷主要的内容。讲了第二十八层天的修持,以及四种阿修罗的情况。[苦乐条然]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在《楞严经》里讲的条理分明清楚明白。

  [精研皆是受生渊]从二十八层天一直到修禅定,所出现的阴魔境界,是不是都是我们在没有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打妄想,急于求成啊,而且都是真修行的人,没有哪个是为了下三恶道去盘腿修行,都是精进修行的人。[受生]就是生生世世的六道轮回的那个火坑啊,与佛在前面第一卷所讲,虽终日行,枉入诸趣,是一个意思。

  佛的本意是修行人一定要先从悟门而入,明心见性以后再以种种法门来进一步圆满,明心见性即已了生脱死,成分真即佛,然后你才可以修方便法门,我们现在都搞反了,认为刚修行的人,必须修方便法门,去求明心见性,而且几乎公认的求明心见性是求不到的,这是不是等于取笑佛法啊,你修方便法门的人谁承认谁明心见性,谁有把握讲我就能明心见性,都是到最后看看,瞎猫碰到死老鼠,看能不能碰得到,都抱着这样的侥幸投机的心态,看看最后阿弥陀佛能不能来接我,你等着吧,谁来接谁啊,佛再三讲佛不度人,你怎么讲来接你,要靠我们自己度自己,你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已经成佛,谁来接你啊。

  [生妄镜中天]这里的[生妄]是指一切没有了生死的众生,包括二十八层天。如果讲究竟了,包括明心见性的菩萨,他都是妄,都是[镜中天]。[镜中天]跟外面的天一样不一样啊,一样的,都是虚妄。

  [法座垂全,祥辩阴魔怨][法座]在这里就是佛,以法座代表的就是佛,所以不管在家众、出家众,坐在法座上的人都是佛,代佛传法,我们必须恭敬。而不像有些人轻慢在家人,乃至认为出家人不听白衣传法,这是邪知邪见。连老佛爷都听白衣传法,都听那些妖魔鬼怪传法,《法华经》是不是这么讲的,那些鬼王鬼魔传法佛还赞叹,善哉,善哉。你比佛,比老佛爷还拽啊,没有这个道理,本身这种就是走火入魔的心。

  [垂全]垂以上对下,[全]就是为了成全、成就众生。所以在修禅定的过程中,要注意分别那些有关的魔境,当然前面已经讲了三十种阴魔境界,后面还有二十种,其实无量的阴魔境界,这五十种是大概的点一点而已。凡是平时与如来藏相违背,与第二义谛那种真修行相违背的,我们种种的言论和行为都说为魔境。

  楞严经卷十赞偈

  【幽清扰动,罔象虚无,涅槃城背向迷途,最后示规模,五阴干枯,高举步天衢(qú)】

  [幽清扰动]是特指在行阴区宇,十种阴魔境界。

  [罔象虚无]特指在识阴区宇,十种阴魔境界。

  [涅槃城背向迷途]这两个区宇里,二十种阴魔境界,共同的特点就是[背觉合尘],这叫[背涅槃城,违远圆通],本来都要成就了,像到了这个层次,属于高级修行人,属于高级凡夫,到最后还功亏一篑,到行阴区宇,四十种阴魔境界,你突破了三十九种,还有一个突不破,你就此受报应。

  到识阴区宇,五十种阴魔境界,你突破了四十九种,还有一种突不破,都还要受报应,所以方便法危机重重,圆顿大法,明心见性了,你业再大,带业往生,明心见性的人,心量不可思议,以此我们要作比较、权衡,七菩提分,第一个菩提分叫择,择最好的法门,以利于我们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代价,最低的成本,来获得最大最快的成就,所以在这里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啊。

  [最后示规模]这是佛在最后,还在念念不忘,从根本上来把我们归向到[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以阿难请法,讲五阴是怎么回事,佛再一次归纳到[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五阴干枯]是在五阴的当下说干枯,也就是说,明心见性的人,当下转凡夫的业报身为菩萨愿身,他这个时候已经不把五阴之身执着为我,仅仅执着为一个我们成就道行、教化众生的工具而已,工具是不是钢材、铁棒,是不是干枯呀,要明白这个道理,当下这个肉团身,就已经是菩萨愿身再来,菩萨的愿身就是我们的智慧,这个肉团已经成为干枯的工具,他没有自己的情执,是表这个法。

  [高举步天衢(qú)]高举如来藏的大旗,[步]就是进军,[天]是第一义天,[衢]是道路,成佛之道,要这样来观照,整部《楞严经》经文到此圆满,下一课开始讲一下前序和后序。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师兄在修行楞严经的过程中,是要不断的去念诵,坚持的去体会,这样我们对楞严经的感悟才会更加的多,而且师兄也是能够知道楞严经中都讲了什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