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谈谈戒邪淫乃至佛法修行中的基础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4-05-15 03:04:34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谈谈戒邪淫乃至佛法修行中的基础性问题

在坛子里有好一段时间了,看到不少同修在戒邪淫的过程中,常出现反复等问题,看似是把持不住自己,但细想后觉得可能是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引起,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其实也是深层次的问题,在和一些同修通过短信交流后,虽提了一些意见,但总感不全面,对同修回答得不好,因而在此试图作一些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借此提高自己,由于我未和大家作过详细的了解,而且水平有限,不敢说分析得很精到,不当之处,还请批评。 一、戒邪淫万勿忘发心 所谓发心,简单地说就是目的,就是要了解清楚为什么要戒邪淫。有的同修因为长期的邪淫行为,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事业带来严重的伤害,接触佛学或一些健康书藉后,认清了戒邪淫的必要性,于是立心戒邪淫。一开始,其戒邪淫的目的或发心也许较浅,就是希望恢复身心的健康和事业的顺遂,所希求不出世间福报的范围,这样也不是不可以,正如袁了凡先生,也是为了改变命运而修习佛法行善积德的。不过,坦白地说,这样的戒邪淫虽然较简单省力,但不够彻底,出现反复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这样的戒邪淫的发心是仍未离开世间欲乐,戒的过程较容易为世间欲乐所牵。打个比方,一个因邪淫导致事业不顺的人,想通过戒邪来促进事业的发展,戒了一段时间后,为做成生意陪客户出入不良场所,出于促进事业的的用心,违心迎合客户而犯邪淫,这犯戒的原因便出在戒邪的发心不够彻底——为了事业,一旦出现有利于事业的诱因,哪怕是知道邪行不好,也先犯了再说,——本来戒邪就是为的事业嘛。如此一来,反来复去,怎戒也不彻底。而且,这样的发心戒邪淫往往有所偏向,即仅偏重于戒邪淫,其它方面如布施、为他人谋利等同样能带来正气克制邪淫的行为注意不够,或只是从侧面带来影响,这其实也会减弱戒邪淫之力,从而产生反复。当然,如能做到了凡先生似的志比坚刚,当然不犯邪淫,但确实很不容易。 彻底的戒邪淫的发心,没有超过为众生解脱志求无上佛道之大乘发心了,这样的发心难度比较大,力度也比较大,功效也比较大。发心的方法有几种,如按照藏传佛教,通常首先要发永不贪求世间诸乐的出离心,然后发菩提心,这里不详细讲了,还有修净土的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发心,修药师法的发愿往生东方净琉璃世界之发心,这些都是很上乘的发心,如果发心是坚固无伪的,对戒邪淫有很强的约束力。而且修习佛法有一套很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让志心戒邪者清楚地知道怎么做,不致于在下了决心戒邪淫后,就不知怎么办了,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而且通过修习佛法来戒邪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修习佛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修正自已心理人格的工程,慈悲喜舍戒定慧样样都包括完了,有很强的抵御邪淫的力量。当然,如自己的习气以邪淫为最利害,在修习佛法时予以专门对治,是可以也应该的,但一定要先有发心。 应该说,只要是想戒邪淫,无论有哪一种发心都是好的,只是在实施时效果会有不同,甚至是明显的不同,前者虽较省力,但局限也大,事实上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这个世界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图省力而希望大收益肯定不可能。同时,也要注意到,发心也有渐进过程,一开始无法发起皈依佛门之心的,也可以先求世间福报,然后在戒邪淫过程由于心行的改变再决定是否逐步趋入佛门大乘发心。但总而言之,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戒邪淫究竟是为了什么,一定要搞清楚发心,没有明确的戒邪淫,反复的可能性非常大!有了发心才能决定该怎么戒,然后再一步步实践,脚踏实地,哪怕是为求世间福报的发心,也不能迷迷糊糊,戒了好长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而戒。有了发心并实施戒邪后,要在戒的过程中留心自己的心行变化,如从前为求世间福报的心念已慢慢变为想趋入佛门大乘了,这时就要果断趋入,要把握好内心,这个会为自己带来大利益!务必注意,千万不要戒了好久一段时间还不明白为何而戒,仅仅在心头想着“要戒要戒”,那是用不上力的,出现反复的可能性很大。 二、戒邪淫要懂得如何用心 戒邪淫的过程,不但要着眼于邪淫心行的减少,更要着眼于从发心的实现,怎么理解?对求世间福报者而言,比如求事业成功,就要将心主要用在通过正当手段实现事业成功上,戒邪淫只是手段;对修习佛法者,应将心用在佛法修习志求无上道果上,戒邪淫只是手段,当然这两者也是互相作用的互相促进的,但用心上要有区别。下面从佛法修习的角度详述一下这个问题。先说一个例子,有两个建筑工人,都是干砌砖的活,旁人问其中一个“你在干什么”,他回答“我在砌砖”,又问另一个同样问题,另一个回答“我在建设一个城市”,若干年后,前者依然是砌砖工人,后者却成为一个市长,这就是用心不同带来的区别。戒邪淫过程中,邪淫心行不断减少,应这样用心“我在佛法修习上有了进展,表现为邪淫心少了”,而非仅仅是“我为戒邪淫做了不少工作,邪淫心行少了”,这是用心在主次上的区分,是用心的方向和目的引导的差别,会带来很大的修行效果的不同,要记住,应是在证悟佛果上用心,应为修行证果的目的而考虑如何戒邪淫,而非相反,这是很关键的。因为,以佛法修行来戒邪淫,是以一种心行取代另一种心行的过程,是打破原有的邪淫人格及时建立一个如佛陀般完美人格的过程,他的着力点和用心处主要是“建”,去除邪淫心行只是他“建”的过程中的一项工作,如仅对戒邪淫用心,往往让人感到没有依靠,缺少核心的支柱和动力,这样较易为外境所动摇。 而且,以佛法修习为着力点比仅就戒邪淫为着力点,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那就是以整体的正气克服邪气的问题。人心是一个整体,包含善、恶、正直、善良、贞洁、邪淫等等种种心念,如果其中的某种想法比如邪淫的念头因戒后变少了,那么贞洁的念头便随之增长,所谓邪消正长,这是肯定的,佛法的修习便是正长的过程,如戒邪淫的过程中只注意邪消而因没有正长方面的正确用心,会使正长得不到发挥,这样邪气的消减就可能很有限度,因为邪消后产生的正的力量,能成为布施、放生、参与社会公益或在工作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等善行的依托并不断增长,使这股正的力量向积极方向引导,让成长起来的正气和力量得到落到实处,这样又反过来克制了邪气,否则,这股成长起来的力量有可能最终因无处发挥而随顺原来的邪淫习气,因而出现邪淫心行的反复。 如果你能有清晰彻底的发心,并在戒邪淫乃至修行中有正确的用心,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正趋向什么方向(佛道),那么你就能在戒邪淫的过程中得到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柱,让你在邪淫心念袭来之时有一个抵御的铠甲。这个时候,你的心念能日渐地跟着发心转,而逐渐离开并淡忘邪淫的念头。比如,你修净土,并已至心皈依,那么,你会一天到晚地考虑自己是否修习了足够的功课,每天的善行是否足以让自己往生佛国,无暇去想邪淫的事,亦即是逐步实现以一种心念取代另一种心念,哪怕是每天针对戒邪淫的忏悔,亦不再是为戒邪淫而戒邪淫,而是为往生西方极乐而戒邪淫,因而戒力会增大,如果没有明确坚固的发心和正确的用心,戒邪淫的力度就会单薄而不扎实。因此,决心戒邪淫且有了明确发心的同修,一定要注意用心方向,它带来的戒邪淫的效果和结果是很直接的,忽视不得。 三、花大力气寻求真正适合自己的修习方法

如果有了正确的发心,懂得如何用心,就可以为自己找到戒邪淫的方法,如果戒邪淫是为求世间福报,方法相对简单,比如按照现代心理学,采取转移视线的办法,使个人从邪淫心态行为的执迷中转移开,如在手腕上套橡皮筋,心中一起淫念即用橡皮筋弹一下自己,提醒转换心态;或是让自己多参加运动,多看健康书报,将心用于事业上,远离邪源如按摩三陪等地,不要喝酒;或多与人交往,使自己置身透明公开环境,使不敢生淫念,或是做善事如布施放生等增强正气,都是可取而且有效的。 而对于有志求无上佛道的发心的,这时就应该博览群经,并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法门。所谓合适,以我的经验,这个法门一定要对自己有较明显的效果,如有的人一念佛,心自然地静下来,有的人一数息,心也自然地静下来,有的人一参禅,心也自然地平静下来,有的人虽对某法门未发现非常明显的效果,却对该法门有强烈希求心,有一种自然的吸引,这些都是找到了合适法门的表现,大家一定要多留心,碰到真正合适的法门,千万不可放过,就此便应一门深入,头也不回地修行下去。由于大部份在家众很难找到师父,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可以先从一些由前人作过注解的佛经典藉看起,要全力贯注地看,慢慢的理解一点佛门的常识,知道修习佛法的一般知识。 另外,对初学者而言,看佛经时要特别需要注意,就是不要着眼于自己对佛经理解多少,因为不可能的理解得很多,而应着眼于所看的佛经给自己的心带来的影响,有这种情况,虽看不懂佛经,但该部经却给自己的心带来平静,那这部经便是你需要的和适合你的,能给你的心带来较明显的平静的经典,一定不要放过,这就是你需要的,就是投缘的,要反复多看,慢慢的会品出其中的味道。这时会渐渐地领会到修习佛法该怎样修,也领会什么方法是最适合自己的,找到合适自己的法门,这一点非常重要!真正合适的法门,对自己是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的,就好象是磁铁的正负极,一旦吸上,拉都拉不开,我当初碰上药师经时,一下子便被彻底地吸引过去,其它事情乃至其它佛典连想都不愿多想,一门心思地扑在这部经上,恨不得在睡觉时都抱在胸前。让自己真正地体会出修行的力度和快乐,而自然地远离邪行,因此,一些同修修习佛法后还容易犯戒,很有必要反思是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法门。 四、关于师承的问题 不少同修在开始修习佛法时,都希望有一个提携自己的上师,这样可以减少弯路,且更有保障,这种想法很好,但是,对在家人而言,一个时常地关照着自己的上师是很难找,那么,真的就没有条件让师指导自己吗?非也,让我先告诉你师在何处。一位藏地大德曾说过“不是无师,乃是无弟子”,意思是说,师是有的,关键是现在的学人无弟子相,才没有发现老师,才没有得到师的法益。事实上,一个学人如果对佛法没有至心的皈依,没有谦下的心,没有真实的修习佛法之心,没有做弟子该有的心行,多好的老师来教授,得益也是不大的,甚至等于无师,因而说“不是无师,乃是无弟子”。 那么,师在哪里?较常用的概念便是一个正式的皈依师,为你授戒,灌顶等等,可是,还有另一种形式的师在,比如你在博览群经时,看到某位大德的著述特别投缘,你一下沉浸了下去,彻底信了他的教授,并依他的教法修习,那么这位未谋面的大德也是你的师,一定要对他尊重承事,好象他亲自在你身旁教授一样,这才得到真正的法益,有一分诚敬便有一分收获;假如你在阅读佛典有某处不明白,参看某位大德的注解时一下子明白了,这位大德在这个问题上就是你的师;有时,你苦思冥想某个佛学的问题,一个不相干的旁人一句无心之言,竟也让你豁然开朗,这也是你的师的化现。《妙法莲华经》之“从地涌出品”云:尔时他方国土诸来菩萨摩诃萨,过八恒河沙数,于大众中起,合掌作礼、而白佛言:‘世尊,若听我等、于佛灭后,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进,护持、读诵、书写、供养、是经典者,当于此土而广说之。’尔时佛告诸菩萨摩诃萨众:‘止,善男子,不需汝等护持此经

。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摩诃萨,一一菩萨、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是诸人等,能于我灭后、护持读诵广说此经。’由此可见,只要你至心修习佛法,有多少大菩萨在护持你,有多少师在啊!他们以各种形式存在着,如果感觉不到,只因修习佛法的心不够诚。因此,只要你是对佛法的修习是真心实意的,只要你真正能为求无上佛果一头扎进佛经去用功钻研修习,不必担心身边无师,只要真的是内心至诚者,当他修行碰到难题后,一定有师“从地涌出”,对此我不打妄语,肯定会有师从旁点拨,这一点千万不要有所怀疑。当年印光大师就不赞成自己的弟子非要亲来面授不可,并称只要多看他在专著中的解释就可如法修行,可见,佛法修行最重要的还是是否真有诚意,是否真的已一头扎进去学(如果想修学密宗等非要上师面授口传不见诸经典的,又另当别论)。总之,如果真的觉得未得到过师授的感觉,就一定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问问自己有弟子相没有?万不可因为一时看不到身边无师而延误修习佛法的时间,甚至放弃佛法修习,等师来再修,错失大好机缘,应相信师就在身边,正根据你的表现想着怎么教你呢。

五、正视危险期,然后要敢于靠自己,必须靠自己 对刚发心戒邪淫的同修而言,一开始有人开导点拨鼓励一下,会更容易带入门,也感到更有信心,但是,同修的解答和帮助不一定能很切合你的心事,不一定能给出你所想要的答案,在未有谁能给自己以明确答案和帮助时,一定要先着眼于把可以做的事先做好,千万不要等。正如一支箭射中了你,不要先问清楚箭是怎么射的,也不要先问清楚能否把箭伤全治好,而应先采取措施,能让自己减少一点痛苦就先减一点痛苦再说,此时的戒邪淫和修行,亦应能行一步算一步,念一声佛,总可以吧,忏悔一次,总可以吧,坐几分钟禅,总可以吧,这样慢慢积累,某一天回过头来,会惊讶自己竟有这样的成绩,并慢慢走上正轨。这个阶段心力较弱,是犯戒的危险期,千万不可心急,一定要对戒邪淫的长期性有充分的认识,特别需注意的是勿因一开始的短时不如意(如犯戒)而丧失信心,一定要给自己留机会,这点务必切记!切记!!而且最好不要和别人的修行成果作比较,应多看自己的进步。比如说,三个月中,只要后期比前期的邪淫心行少了,哪怕中间曾经犯过戒,也应视为进步,也应肯定自己,当然,不犯戒是最好的。应该说,这个阶段能有人时时地监督自己,是再好不过了,可以多将自己的感受向同修诉说,大家一齐鼓励,一齐共渡难关。 另外,无庸讳言,同修们互相鼓励互相讨论,对戒邪淫和修习佛法是有益的,但是,应该认识到,戒邪淫和修习佛法归根结底是靠自已去实践、去体会证悟的!修习佛法是一件自家人的事,一定要靠自己去细心耐心地体会,要守得住寂寞,要有只求耕耘,不求回报的献身精神,千万不要图热闹,如自己在修学佛法上的信心有一定程度的坚固后,要让自己去充分学习佛法、思考佛法、至心修习,在学习中体会佛法的法义,体会修习佛法的乐趣,体会自身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后的舒适,体会何谓“法喜充满”,应该说这时才真正地对邪淫有切实的抵挡。事实上,你可以尝试一下,拿一本较投缘的佛经,一边参看注释甚至不用注释,先硬着头皮往下看,当然碰上不明白的地方是肯定的,尤其是般若部的经典,但只要你在反复的读诵中真的领悟其中的一句半句话,那种神得意满的感觉一定终身难忘,这时邪淫心的浮动将会大大地减弱,会激励你忘我地阅读下去,想甩都甩不掉,这种感觉我甚至不知道怎么形容好。这时,你会特别喜欢一个人独处,宁愿寂寞,甘守寂寞,默默地耕耘自己的心田,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地辛劳,默默地收获,付出谁也不可能替代的汗水,享受谁也不可能夺去的快乐,身体力行,沉浸其中,那时才会自然而然地上轨道。其实,哪怕是有一个专门的皈依师,最终归根结底也是要靠自己的,哪怕你需要别人的帮助,也应该视为帮助自己树立“靠自己”的决心,而非帮助自己修行证果,“靠自己”的决心越是坚固,对别人的帮助也会吸收得越多。 另外,曾有同修提起过一个“正见”的问题,应该说,真正要有自己的正见,应是有了证悟的时候,尤其是境界上的正见,非自己亲历不能树起,而对一个在家的学人来说,还未开悟证果时,所具有的正见是有限的,又没有条件象学习藏传佛教那样系统地学习,那修行时理解错佛经怎么办,我是这样解决的,抓住一部最投缘的经过大德注解的佛典,不折不扣地按他的教授来修习,一门钻入去,只要方法对了,总有花开见佛的一天,不要希望修行中的所有问题都有人帮助解答,要想在修行中把所有遇到的问题全部解答完再修,有这种机会的没几个,而很多常见的问题事实上在现在的各种注本中其实多数是有解答的,不用担心。如真的有了棘手的难题,障道了,我认为最稳妥的办法是“以戒为师”,只要不触及犯戒的问题,许多是可以先忽略,先往下修再说,对产生了不良影响的,可以先让修行缓一缓,观察一下,不要心急,如实在非尽快解决不可的,再把具体问题提出也不迟。

六、后记 之所以写这篇小文,是因为看到有不少同修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戒邪淫易反复等,我一开始也想可能是因为一些比较简单的方法问题的,如不小心出入不良场合、一时定力不够等,但仔细结合自己的经历,觉得也可能涉及到深层次的、基础性的东西,很希望能说说自己的看法,如能对同修有一点半点的益处,那是快慰不过的了。而且,总感到和大家充分交流的机会不多,因而决定从自己认识的角度,想到多少写多少吧,文中所说的都是基础性的问题,不涉及具体的修法和修行中的具体问题,但这些我觉得又都是在戒邪淫和修习佛法中不可回避的,因而决定还是要写出来的好,很希望同修们能多提宝贵意见,互相交流,一起进步。同时,如有同修碰上修行中的疑难,很欢迎来个短信,非常乐意和你一起深入探讨(有时一个问题是要反复讨论的,希望能有一点耐心),这样可以大家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得益。 另外,需要注明的是,以上观点基本来自于本人的修行经验和不算多的佛理知识,其中应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