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专辑(八)

发布时间:2024-11-20 03:01:29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专辑(八)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专辑(八)

宣化上人讲述

1.世尊。若此前缘色空等象。若是见者。应有所指。若非见者。应无所瞩。而今不知是义所归。故有惊怖。

2.世尊,假若这前缘,即前尘之色空等物象是见性,那么就应当有个目标,有个表现,才可以指陈出来。但根本是无形状,可以指示出来的。假若不是见性,就应该一无所见,不能看见,但它又能见色见空。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无是见,无非见,这二个义理的归宿处,就有惊疑和恐怖,不知如何才对。

3.非是畴昔善根轻鲜。惟愿如来大慈发明。此诸物象。与此见精。元是何物。于其中间。无是非是。

4.这些恐怖的原因,并不是他们往昔所种的善根太小太浅。希望世尊慈悲,再明白发挥,物象和见性,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它们中间,既无是见,又无非是见,究竟是什么意思?

5.佛告文殊。及诸大众。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于其自住三摩地中。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

6.佛告文殊师利菩萨,和大会诸大众:“十方如来及诸大菩萨,常住在自性寂静,楞严大定中。对于这个能见的自性,和见性所缘的各种现象,以及心理思想所发生的色相,都清清楚楚地知道有如虚空中的花,都是虚幻不实的。现在要找见是物,见非物,这都是向外驰求,根本找不到的。”

7.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

8.这个能见的自性,和所缘即所见的物象,原本都是菩提妙净明体。既是一体,便没有是和非,怎可以在这里来找是见和非是见呢?

9.根本是一真,根本是绝对,没有对立,既然是一真,是绝对,就没有是,没有非啊!

10.文殊。吾今问汝。如汝文殊。更有文殊是文殊者。为无文殊。

11.我再问你,就像你这个文殊,还有另外一个文殊吗?有一个是文殊,还是没有文殊?

12.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有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

13.文殊具足大智慧,一问即悟,就答:“是的,就如世尊所说一样,我就是一个真文殊。于我真文殊外,并无是文殊和非文殊。什么缘故呢?若有一个是,便有一个不是,那么就成二个文殊了。可是我今日,并不是无文殊,而是无是文殊和非文殊,所以在我文殊体中,实在是无是和非二个相的。”

14.这里大家应该明白,见性亦一样,没有是见和非见的。见性只是无上觉道这一真心,是没有是和非可以建立的。

15.佛言。此见妙明与诸空尘。亦复如是。

16.佛说:这灵妙光明之见精,和一切空尘,亦都是这样的。

17.楞严经愈说愈广,其中道理真是奥妙无穷,不但见性是妙明真心,就是空尘,亦都是如来藏里的妙真如性。

空尘:即指物象,物象虽多,空尘二个字是足以包括物象的。

18.本是妙明无上菩提净圆真心。妄为色空及与闻见。

19.究竟见精和物象,本来是什么东西呢?既然无是,又无非,那当然是一个既微妙又光明,无可再上的菩提觉道,又清净、又圆满的本源真心。这个真心,是人人本具之“一真心体”,但因一念无明,便从真起妄,转妙明为无明,转真觉而成不觉。因不觉便起妄念,就被色空诸物象所转,就连闻性和见性都不明白了。

20.这是一念错,便念念皆错,认真为妄,生出种种分别计执。中国古语说:“只因一著错,输了满盘棋”。因走错了一步棋,便输了满盘棋。

21.如第二月。谁为是月。又谁非月。文殊。但一月真。中间自无是月非月。

22.本来是一个月,但因眼有病、捏目,便看见有二个月,遂生出分别心,分别谁是真月,谁是假月。文殊,你应当知道,但只有一月真,中间是没有是月和非月的。

23.若有是非,便有对待。但菩提觉道,一体真心,是没有对待的。是绝诸对待的。

24.是以汝今观见与尘。种种发明。名为妄想。不能于中出是非是。

25.是故你们今日,对于见精和空尘诸物象,虽经过种种发明,思忖研究,说是道非,都是妄想所现,纵然经过历劫寻求,亦不能于其中间,找出是和非啊!

26.由是真精妙觉明性。故能令汝出指非指。

27.这个真正见精,妙不可思议光明觉性,不明白时是可以对你有所指示,但所指示的道理又不能成立。好像你先说见是物,后来又说见不是物,究竟是物不是物,根本是没有是和不是的,所以你所指示出来的,完全是错误,根本是不可以指的。

28.若能明白,见精和空尘诸物象,本来是一体——一真法界,便无自他的分别,哪有是和非可指呢?

29.所以大家都应该知道,迷、悟、真、妄,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则妄计心生,是非纷起;一念悟,则妙觉湛然,是非全清。

30.阿难白佛言。世尊。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湛然常住。性非生灭。

31.阿难向佛说:世尊,诚如您法王所说,这个觉缘即见性,是遍满十方尽虚空界,湛然清净,常住而不动,没有生灭变化的。

32.见性是不变随缘,故非自然;随缘不变,故非因缘。自然和因缘都是识心分别,妄计情执。

33.与先梵志娑毗迦罗。所谈冥谛。及投灰等诸外道种。说有真我遍满十方

。有何差别。

34.梵志,即大梵天后裔,认为梵天祖公是宇宙主宰,人死后都要回到梵天去,梵天是清净之意,即婆罗门种。

娑毗迦罗,是黄发外道,认为宇宙本体是冥谛,即冥顽不知,和投灰外道等,印度一种专修苦行的外道,过裸体生活,时常投身灰土,或涂灰身上,又有修睡钉床外道,说是能修成金刚不坏身。还有修薰鼻、自饿,或持牛戒、狗戒等,他们都说真我遍十方,又说有大我、小我和无定我。阿难问:“究竟佛说,见性遍满十方,和外道之真我遍满十方,有什么分别呢?”

35.一切外道,修无益苦行,好像睡钉床,钉子刺不透。那么牛和象之皮很硬,钉子都刺不入,难道牛和象等都有道了?其实天天练,当然皮就坚硬,所以刺不痛、刺不入,这不是有道,乃是有功夫的表现,一味盲修瞎练,终究不能得益的。

36.世尊亦曾于楞伽山。为大慧等敷演斯义。彼外道等。常说自然。我说因缘。非彼境界。

37.阿难说:世尊亦曾经在楞伽山(今之锡兰),演讲楞伽经时,对当机大慧菩萨说:一般外道,都认为一切万象,都是自然生,自然灭,好像最初是谁开海、开河?是找不出来的。中国虽有禹治河,但印度可能没有这种人才,所以他们就编说:“谁开河海堆山岳,谁削荆棘画禽兽,一切无有能生者,是故我说为自然。”所以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生,自然灭,完全拨无因果论。而佛则说是因缘所生,和他们所讲的道理完全不同。

38.什么是因缘?简单地说种子为因,生长为缘。种在地下的种子就是因,帮助它生长,好像泥、水、空气、太阳光等就是缘,也叫助缘。【待续】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