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宝光寺旅游简介

发布时间:2024-11-19 03:02:12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宝光寺旅游简介

成都宝光寺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重点寺院之一,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关怀。“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寺院大多遭破坏,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派一个团的兵力驻守,宝光寺得以保护而安然无恙。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尉健行、吴邦国、田纪云等先后来寺游览。他们盛赞宝光寺是“新都胜景”、“文物荟萃重地”、“香城宝地”。众多的国际友人和海外佛教界人士也前来观光、旅游、朝拜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宝光寺占地 10万平方米,规模巨大、气势恢宏,用 400余根大石柱,构成一塔五殿十六院的严谨布局。罗汉堂尤为杰出,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独特,气度非凡,平面为“田”字结构;557尊菩萨、罗汉以及历代祖师塑像,出自清代四川泥塑大师黎广修师徒的巧手,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情趣天成,全身穿金,全国罕见,堪称“东方雕塑艺术瑰宝”。

宝光寺内文物非常丰富,唐代舍利宝塔、梁代玉佛和石雕舍利塔,还有蜀汉章武铜鼎、唐代显庆陶塔、元代金银粉写的《华严经》以及被寺僧称为“寺中三宝”的舍利子、优昙花和贝叶经等。寺藏名家手笔真迹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宋微宗、慈禧、竹禅、徐悲鸿、张大千、康有为、赵熙、谢无量等古今书画家近千人的 1000多件稀世之宝。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来寺,在鉴赏文物时,特别指出徐悲鸿所画立马图是国内收藏品中最大的一幅,再三叮嘱寺僧务须妥为保存好此幅真迹。

宝光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宏伟的建筑、庄严多姿的雕塑、清幽恬静的环境以及各种配套服务设施,许多年来,迎来了众多的四方客人,年平均游人数达200余万人次。

宝光寺位于成都北郊18公里处新都县城。从成都出发,沿川陕路前行十六公里,约半小时的路程,便可见一座红墙环绕,佛塔凌空,竹树掩映的高大古庙,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新都宝光寺。宝光寺占地面积120多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五殿十六院层层递进。它规模宏大,藏经丰富,僧徒众多,是清朝以来我国南方“四大佛教丛林”之一,四川著名禅寺。

宝光寺相传始建于东汉,但无信史可考。隋代名“大石寺”,寺中的塔叫“福感塔”。公元880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破了长安。次年,唐僖宗逃到四川,在寺内修建行宫,并命悟达国师重修庙宇,唐僖宗晚上看见寺中福感塔下发出宝光,便改寺名为“宝光寺”。

宝光寺除以“舍利宝光”闻名外,还有“罗汉堂”誉满禅林。罗汉堂由清道光末年住持妙胜禅师主持修建。该建筑平面呈“田”字形,有4个天井。道光三十年(1850年),妙胜禅师聘请民间艺人黎广修塑佛、菩萨、祖师、罗汉像577尊于内,其中罗汉500 尊,佛、菩萨、祖师77尊。中堂另塑千手千眼观音。塑像每躯高约2米,全身彩绘贴金,或立或坐,姿态各异。有的瘦削长颈,有的佝楼龙钟,或笑容可掬,或横眉怒目,或文静端庄,或和善慈祥,或憨厚滑稽,喜、怒、哀、乐,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衣折条纹,清晰分明,无一雷同。是我国南、北两种流派各显其技的产物,是四川现存较完整的清代塑像群。

宝光寺的历史沿革

宝光寺位于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之一。

此寺相传建于东汉,因史料不足,难以断论。但从这里至今保存了我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看来,这座寺院最迟建于隋代,当时是否叫宝光寺尚无法稽考。但从1996年5月在寺内出土的唐代《施衣功德碑》最新资料表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这里已经叫宝光寺了。寺中的佛塔,名称宝光塔。

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李炎下令拆毁天下大寺4千6百余所,小寺4万余所,宝光寺难免劫难,宝光塔也被摧毁。唐大中元年(847),宝光寺得以恢复,但宝光塔尚未重修。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初五日(即公元881年元月8日),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在五百神策军的保护下南逃入蜀。中和元年五月(881年7月)僖宗路经新都,曾“驻跸”于宝光寺。后来,他觉得这里环境很好,又距成都不远,便在寺后修建行宫(行宫露台的两个柱础现存于七佛殿前廊柱下)。唐僖宗平生崇信佛教,到了成都,他立即派郭尊泰捧着皇帝的“玺书”,迎请隐居在彭州九陇山的高僧知玄(即悟达国师)到僖宗驾前随行。

唐中和三年(883)三月初八日,僖宗幸蜀已近三年。据说这天晚上,他在行宫闷闷不乐,夜不成眠,便到寺中散步。忽然,他见宝光塔废墟上霞光迸射,便惊惶失措地问悟达国师是怎么回事?悟达回答说:“此乃舍利放光,为祥瑞之兆,今黄巢已平,陛下可回长安了”。僖宗大喜,叫人挖掘,果然在塔宫内发现石函,函内有佛舍利十三粒,晶明莹彻,光彩照人。于是,僖宗命悟达国师重修宝塔,扩建佛寺。宝塔取名为无垢净光宝塔,佛寺仍名宝光寺。当时寺内有僧众一千余人,“蜀中之梵宫佛院未有盛于此者”。因此,悟达国师被尊为宝光寺唐代的开山祖师。

宋代,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宋高宗赐号圆悟国师)开法于成都昭觉寺。大观三年(1109)又住持宝光寺,并拓展寺庙规模,请宋徽宗敕赐宝光寺名大觉寺。据清道光碑刻《宝光禅院创建重修端末记》称:“宋圆悟禅师修持说法,接众数千”。使此寺进入了宋代的极盛时期。

元代,寺庙一度残破

。明初,石子美等人捐资培修,复名宝光寺。永乐十一年(1413),心空和尚在寺内建造尊胜陀罗尼咒石经幢,后来寺庙毁于火灾。明正德年间(1506棗1521),宝光寺经当朝首辅大学士杨廷和与翰林院修撰、新都状元杨升庵父子二人捐修,殿宇备极宏丽。

宝光寺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中遭到毁损。清唐熙九年(1670),四川梁山县双桂堂破山和尚派他的弟子笑宗印密禅师来到宝光寺,新都县知县毕成英及地方缙绅的支持下,剪荆伐棘,重兴道场,被称为清代宝光寺中兴第一代老和尚。从康熙到光绪的两百多年间,由于不断培修扩建,宝光寺一跃而起,与成都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附近的“四大精蓝”。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即所谓“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是也。

民国年间,宝光寺一直保持了佛教禅宗大丛林的崇高地位。寺内方丈和尚无穷和贯一在国内佛教界颇有影响,而在成都“四大精蓝”间,宝光寺尤以执行禅门清规而闻名。当时在挂单僧人中,流传着这样顺口溜:“要吃喝,到昭觉;要赶场,到草堂;要关猪,到文殊;要坐香,到宝光”。峨眉山僧人,一半以上都是在宝光寺受的戒,因此,宝光寺有“峨半堂”之称。在宝光寺受戒,参学的僧、尼,不少都学有成就,有的还成为我国佛教界的知名人士。

解放后,宝光寺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一九五六年,宝光寺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特别在“文化大革命”中,国内许多寺院遭到不同程序的破坏,但宝光寺的殿堂、佛像、匾联、书画等文物古迹基本无毁损,成为我国结构最典型,保护最完整的一座佛教禅宗丛林。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宝光寺作为全国重点寺庙和著名旅游点,必将日益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