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苦之道 一、苦圣谛 八、苦
发布时间:2022-06-24 11:00:25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八、苦
众生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譬如狗子系柱,彼系不断,长夜绕柱,轮回而转。【契经 五阴诵】
佛法并非教导人们如何能得心应手地处理琐碎的杂务,诸如感情纠纷或财务困难等等,佛法的目的在于究竟解决生命一切困扰、苦恼的根源。这是有心认识佛法的人,首先必须明白的重大前题,否则就会忙着「庄严净土、成熟众生」出了家却整天为信徒消灾、作信徒生活困扰的咨商、办慈善事业、呼吁环保、还要去修世间学位的学分,浑然不知出家的真义。
众生不知生命仅只是一连串无常、苦、无我的虚幻现象,因此深深爱着自己的生命,生命现象也就在爱的系缚下无止尽地轮回下去。人们在生活中承受各式各样的不如意、困顿与苦迫,却不知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自己还有必然要招揽苦恼的生命现象存在。于是人们一生又一生,周而复始地为生命的存在与安适而奋斗;也就一生又一生,周而复始地面对同样的循环、同样的生老病死忧悲恼苦。
生命既然存在,痛苦烦恼必然如影随形,并不因人们的努力与奋斗,就能消弭生命的缺陷。许多人费尽心血将生活改造成自己满意的状况,但在生命无常、苦、无我的轮回中,一切都会不断、不断地再度面对、再度奋斗、再度承受痛苦。人们总是不肯面对现实,困境不是外在条件造成的,而是生命自身永远不会安分地满足于任何状态。
众生为生活所作的一切努力,就好象被链子系在柱子上的狗,无论多卖力地奔跑、纵跃、扭动,终究只是绕着柱子打转,不能脱离柱子的束缚;人生无论多卖力地奋斗,终究只是以各式各样的方法取悦五受阴,永不能脱开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生命轮回。
事实上,众生所承受的困扰来自自己的坚持。
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契经 五阴诵】
若于眼生喜者则于苦生喜,若于苦生喜者,我说彼不解脱于苦;于耳、鼻、舌、身、意生喜者则于苦生喜,于苦生喜者我说彼不解脱于苦。【契经 六入诵】
一切的烦恼来自对生命、对五受阴、对六入处的爱着:对色身的爱着使人们不能忍受身体的伤残、病痛、老朽及死亡;对感受的爱着使人们不能忍受情感的失落;对心中印象的爱着使人不能忍受理想与现实不相符合;对行为能力的爱着使人不能忍受平淡、无所事事;对识别能力的爱着使人不能忍受违背自己主观意识的事物。
对感官的爱着则使人不能忍受缺乏与讯息的接触及不愉悦的讯息。
只要人们还爱着生命、爱着五受阴、爱着六入处,就不免致力于改善生活,改善五受阴、六入处的处境。于是造成生命一再的延续,而得不断地承受生命、承受五受阴、六入处所带来的痛苦!
如今许多佛教中的法师、学者认为学习佛法可以帮助人们圆满生命,他们颂扬生命美好的光明面:慈悲、爱与超越时空的永恒自性;他们强调修习佛法使人活得丰足、死得祥和,乃至能够疗治内心的哀伤创痛。虽然这些看法帮助人们找到能够乐观面对生命的理由,让人们得到鼓舞与欢喜,但它们与佛陀的教导恰恰相反!正法明白指示生命本身就是痛苦的发源地、制造者,理由是很现实的──生命无常。
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契经 五阴诵】
人们同意无常,总希望在不断变迁的事物中经营所期望的结果,是以人们认为不须为无常抱持悲观态度。但佛陀阐述的无常单指生命本身。万物的无常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很容易释怀的,毕竟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时间能冲淡一切。甚至人们期待社会的变革、文明的进化及个人的成长。
但生命本身的无常却是众生的切身之痛,生命在无常、苦、无我的实际状态中挣扎,生活历程中不可能找到心满意足的一个点,然后就此安顿下来,再不去面对烦恼苦痛。每一个人、每一个众生都得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命从指缝中漏尽;眼睁睁看着老病死忧悲恼苦步步近逼、迫害,却没有一点对策。这才真是教人惊心动魄、也才正是佛陀所关心、讨论、面对的严正议题。
部分的佛教徒将死亡称为「无常大限」,这种草率的形容让人轻忽了死亡之前的生命异动及痛苦。在正法的观察中,无常的法则是遍及一切生命历程且无远弗届的,以下经文能超乎一般肤浅的观点,将生命的无常作深入介绍。
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是过去、未来受、想、行、识无常,况现在识!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识、不欣未来识、于现在识厌、离欲、正向灭尽。【契经 五阴诵】
这段经文初读之下让人感到有些费解,通常的了解是:过去的都已过去了,不复存在;未来的尚未到来,也不真实;唯有眼前才是能够把握的。而经文却说: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意思是:过去的已然逝去、未来的也不可能久住,更何况是现在的!
这似乎与平常的经验不同,但佛法的观察总是比表面的看法更深入,如此才能彻底了解生命的确实情况。
后期发展出来的佛教,有的号召涤尽尘垢显现本有清净自性;有些倡导往生极乐或圆满生命以成就佛果;也有些强调当下,希望在当下体现生命的本质。纵使人们乐于接受这些,渴望从中找到延续生命的理由,但它们并非事实。
过去、未来色(受、想、行、识)无常,况现在色!生命只是一连串无常、苦、无我的变易现象,既没有一个清净的自性源头,也没有极乐的归宿或圆满的佛果;当下,自然没有所谓的本质!没有实质的起源,也没有实质的结果,其间剎那剎那都在变易的过程当然更没有实质可言了。
这是非常彻底的无常观,不只是这一生的过去、未来、现在是无常;从无始劫以来,直到尽未来际,生命都没有任何一剎那是实在的、具有本质的、能让人掌握得住的。在亘古的流浪生涯中,众生没有一个起始的出发点可做为故乡;也没有任何终点可当做归宿;甚至途中也不能找到安稳踏实的歇脚处。这样的生命哪里值得爱恋不舍?又哪里值得为它受尽磨难呢?
危脆败坏是名世间。云何危脆败坏?眼是危脆败坏法,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一切亦是危脆败坏;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说危脆败坏法是名世间。【契经 六入诵】
但人们爱着生命、贪恋生活已是根深柢固的习性,事实反而很难说服人们、令人心甘情愿地接受。
由于不赞成盲目地爱着生命,佛法自然也就不鼓励为爱着生命而发动的种种社会活动,因此许多人将佛法视为消极、悲观甚至颓废。可是这些人从未诚恳、认真地深观自己生命的真象,及思考为维护生命所做的种种行为,究竟有何意义?有何作用?
世人所谓的成就、功绩,也不过是将看不顺眼、听不顺耳、不如人意的事物,改造成所见、所闻、所觉、所知无不令人感到称心如意罢了。无论是万古流芳的英雄事业,或平凡人庸庸碌碌地养家活口,都不过是为了满足感官、满足依于感官作用所生起的感受。
是以,人生在世无论如何一帆风顺、万事亨通、建立不可一世的丰功伟业,一切终将因自身生命的变易而土崩瓦解;因感官、感受的变易而危脆败坏。如今埃及的金字塔仍矗立在尼罗河畔抵抗着风沙的侵蚀,但这对于法老王捆绑在白布条下的木乃伊,又有何意义呢?
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契经 五阴诵】
感官作用的无常,使依于感官作用而生的六识身也无常,接下来一连串的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全都无常,因此对众生自身而言,世间的一切无非都是无常、危脆败坏的。人们总是渴望丰富自己的生命、创造美好的世界,但一切的期许终将在自身生命无常的现实下幻灭成空。
从呱呱坠地直到老病垂死,众生耗费毕生心血所求取的,全都是些无常、危脆败坏的事物,这在有智慧的觉者看来,确实是相当不智的行为。然而众生却乐此不疲,并且将无常故苦的真知灼见视为消极、悲观。
彼于生本诸行乐着、老病死忧悲恼苦本诸行乐着,而作是生行、老病死忧悲恼苦行。转增长故,堕于生深崄之处、堕于老病死忧悲恼苦深崄之处。【契经 杂因诵】
当然,不乏一些人抱着游戏人生的态度,认为即使所作所为都没有实值的意义或价值也无关紧要,既然来到这个世间,任它酸甜苦辣不妨全都尝试、尝试。就像免费电影,纵使不精彩,看看也无伤大雅。
佛陀可不赞成这种想法。有生必有老病死、生活在世间必定面对忧悲恼苦。众生爱着生命、为生存而奋斗,也就等同爱着老病死、为挣取忧悲恼苦而奋斗。
由于对生命的爱着,众生不断坚持生命的延续、坚持老病死忧悲恼苦的延续。只要一日有生命存在,就一日被老病死忧悲恼苦的阴影笼罩。当人们遭遇伤痛,无论是被朋友出卖、受暴政迫害、与心爱的眷属离散、发生意外而严重伤残乃至死于非命,这一切都不能怨天尤人,因为伤心痛苦的原因不是交友不慎、苍天无眼或运气太坏,所有的痛苦根源于生命现象的存在。倘若这个可怜人从不曾生存在世间,又怎能被出卖、受伤害、受痛苦呢?
众生一旦生存在世间,就如同毫无掩蔽地暴露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招揽着危机与不幸、等待着痛苦与死亡的莅临。
痛苦是自找的,因为生存在世间是众生自己的意愿。
如癞病人四体疮坏,入茅荻中,为诸刺叶针刺所伤,倍增苦痛;如是愚痴凡夫六触入处受诸苦痛亦复如是。【契经 六入诵】
谈到苦,现今的法师多讨论各种天灾人祸,感叹世间多苦多难。即使教导内观的禅修老师,也将苦局限在人心焦虑、不安、忿怒、贪婪的心态,认为能觉察这些「恶法」就是内观、就是毗婆奢那。
但「苦」并非仅来自不满足、排斥等负面的情绪或思考,世间多的是随遇而安、知足易养、不为已甚的善良人,而「苦」却不曾对他们善罢干休。
愚痴凡夫不明白六触入处的无常、苦、无我,认真地看待一切所见、所闻,心甘情愿地受着感官永无休止的刺激、受着无尽的忧悲恼苦。好比皮肤生疮疽坏的癞病人,却偏要带着一身的疮伤进入茅荻丛中,受尽草叶刮刺的痛楚。佛陀形容愚痴凡夫心如癞疮,六触入处的激刺就像茅荻丛的草叶针刺,凡夫犹如癞疮一般的心,在如同茅荻丛的感官丛林中受着各种讯息的刺激、伤害与疲劳轰炸。
感官所接收的讯息不断地迷惑众生,令众生随着讯息的节拍或苦或乐、或忧或喜。是以,只要仍然爱着感官、贪着感官的乐受,便无可避免地承受感官引起的各种苦迫。
感官带来的苦痛与行善、造恶无关,不会因为某人是善人感官就专门提供喜讯以资鼓励;也不因某人是恶人感官就特别拣选噩耗予以报应,它们只是在因缘条件下不由自己地承受各式各样的刺激。但凡在乎感官所接收的讯息,就是无条件地对痛苦开大门迎接。
禅修的内观不仅在于观察内心是否生起歹念,真正重点在于觉察五受阴、六入处等无常、苦、无我的生命真相,并从这样的事实中学到教训。
如是沙门、婆罗门于此苦圣谛不如实知,此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不如实知,轮回五趣而速旋转,或堕地狱、或堕畜生、或堕饿鬼,或人、或天还堕恶道,长夜轮转。【契经 杂因诵】
比丘!长夜炽然,地狱、畜生、饿鬼。诸比丘不见极苦!【契经 杂因诵】
或许有人在一生中平顺安稳、无风无浪;或许有人认为人生纵有苦难,总能熬得过去并从中获得克服困难的满足感,因此觉得能在生活中闯荡并不算是悲惨的遭遇。然而这种想法只是因为凡夫眼光浅短,不能藉由禅定的神通力见到前生与来世。
当知,在长劫的生死轮回中是没有幸运可言的,众生轮转于五趣之中,经常成为地狱、饿鬼、畜生道的常客,遭受着惨绝人寰的苦楚,正如同佛陀对比丘们的告诫:「诸比丘不见极苦!」恶道的苦痛,是生为人类所难以想见的。
佛陀殷切地关心众生在五道轮回中所受无谓的苦报,不愿众生因无知而平白受苦。现今已有许多人道主义者开始提倡关怀生命,除了关怀人类的生命,也已注意到动物的生命需要关怀。殊不知佛陀对生命的关怀范围更深更广:不是为了防止众生受到不合理的痛苦,而是希望众生能彻底断除一切苦。不仅关怀众生今生今世的苦,还关怀未来生生世世所有可能遭遇的苦。
倘若没有生命存在,就没有受打击、遭痛苦的主角。而生命仅是种无常、苦、无我的不实现象,何苦为着这么虚幻不实的一种现象受尽各种折磨!佛陀教导生者必有苦的真谛,唯有认清生命的真相,人们才能面对现实以务实的态度看待生命,而非浸淫在不切实际的自我陶醉中。
稍俱佛学基本常识的人,大约都听过三转十二行*轮的教理,提到苦圣谛,「此是苦,逼迫性。」「此是苦,汝应知。」的法句就能朗朗上口。但究竟「此」者为何?具逼迫性的是什么?应知的内容又是什么?却极少有人认真地思惟、探讨过。解释苦圣谛总是漫无边际地广说三苦、八苦、无量苦、世间苦、五浊恶世苦、天灾人祸苦等一切外在加诸于生命的苦迫。偏偏没有人体认到生命本身就是苦。
多少佛教徒热衷于开悟、修证。但是,倘若不如实知五受阴、六入处、缘生法的无常、苦、无我,又怎能如实知苦圣谛?怎能开悟、怎懂修证?
苦,是圣谛、是真理、是生命的真相、是普世的法则。只要有生命存在之处,苦恼便如影随形,苦圣谛的真理也就无所不在。
不要问为什么有些人命中注定就得遍尝艰辛,另一些人打从呱呱坠地就被安排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在长劫轮回中除了「有生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这一命运是注定之外,其余都只是在巨苦与稍缓和的苦之间消长。多得是养尊处优的人忽然遭逢遽变、穷苦人终于翻身的例子,但遽变前的好命人和翻身后的穷苦人都一样受着生命无常、苦、无我的现实所折磨,谁都没有注定更好命或较歹命。
在尚未清楚剖析生命无常、无我的真相前,直接将苦圣谛解释为:「痛苦是生命的真理。」当然令人不服,毕竟有许多人觉得生活是一种享受。苦圣谛的正确理解应该是:生命以这种无常、苦、无我的方式存在,本身就是无可奈何的苦闷与折磨。觉得生活是一种享受的人不记得锥心泣血啼哭号呼的惨痛教训;不警觉抽肠拔肺般的悲惨际遇必将迎面袭来;不明白现前一举一动都是受着无常、苦的催逼而不得不然。苦,不是相对于生命在生活中偶然遇上的。生命本身即是苦!只要还有生命存在,行善、消灾、祈福、财大势大、神通广大、往生极乐乃至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通通没用、通通躲不开苦。
若有言说:「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彼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此说不应。所以者何?若于苦圣谛未无间等,而欲于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无间等者,无有是处。【契经 杂因诵】
无间等是确实地体悟圣谛、与圣谛契合的意思。一个人尚未体证苦圣谛,不可能躐等体证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且莫汲汲于显发佛性、求证菩提或忙着修各式各样的法门;体会五受阴、六入处、缘生法无常、苦、无我的正知正见,才是修学佛法的先决要务。
「生命现象的存在本身就是苦!」这项颠扑不破的真理,不会因为不予理会、不予承认就能幸免。至于能彻见这项真理的人,佛陀为他说明正法的其它部份──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