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文化未解之谜:阿房宫的焚毁之谜,佛教迷踪未解之谜
发布时间:2024-08-27 03:02:45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秦始皇建阿房宫的原因是因都城咸阳的秦宫室太狭小,不足以展现他君临天下的威仪。为了建造这座都城般的宫殿,秦始皇役使了70多万因徒。但庞大的阿房宫尚没有建成,梦想长生不老的始皇帝驾崩了,工役们随即被驱赶到临潼,为秦始皇建造秦陵。秦陵建造完工之后,为了不让世人评说始皇帝好大喜功,举事太过,秦二世重新开始建造阿房宫。可惜秦二世即位第二年,陈胜吴广起义,烽火连绵。后来,项羽、刘邦等直驱关中,进入咸阳,灭了秦朝。阿房宫成了秦王朝一个没有完成的美梦。美丽的阿房宫在后代成了朝代兴亡的象征。考古发掘的一些军队遗迹可证明后世屯军的事实,如在前殿遗址夯土台基的南边还发现了一条长285米的壕沟,估计是军事设施。宋以后,阿房宫的壮美彻底失去了被夷为农田。成了人们感叹“立马举鞭遥望处,阿房遗址夕阳东”的所在了。
有人认为,我们不应该把诗人的想象当成了现实。《史记》云:“居数日,项羽引兵西途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2000多年以来,《阿房宫赋》里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是人们想象阿房宫最后命运时的凭据。然而,考古却证明项羽火烧阿房宫的说法很可能是个流传千古的谬言。发掘阿房宫采取的方式是很先进的,在20多万平方米的范围内,考古队员每平方米打下5个探杆,探眼打到原来台基的夯土地面,却没有一点红焦土的痕迹。于是,专家们做出了“项羽没烧阿房宫”的结论
。此论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学术界沸沸扬扬,各抒己见。有学者指出,《史记》并没有说项羽烧了阿房宫只是说烧了秦宫室,而且考古已经发现烧的秦宫室是秦咸阳宫。杜牧的《阿房宫赋》说项羽火烧阿房宫也只是反映杜牧的历史观而已。而有的学者却认为,《史记》中的记载是在秦往后100年,司马迁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杜牧是唐朝大诗人,《阿房宫赋》作为文学作品,是允许有浪漫想象的,但作为考古学家,还是应以历史的记载为准。虽然根据我们现在的考古,不能排除前殿之外别的地方有红焦土,所以尚不能断言项羽没有烧阿房宫,但这种所谓的定论显然已经受到了挑战。历代史传中除了《史记外,关于阿房宫的记载还见于《三辅黄图》《水经注·渭水》《汉书·贾山传》等,但其中都只是说到了阿房宫的大小,并没有项羽烧阿房宫的记载。认为项羽烧阿房宫只是一个假设,现实还有待考证。
那么,阿房宫是否真的存在过?杜牧笔下的阿房宫,极尽人间的富丽繁奢如此瑰丽恢弘的人间仙境,它到底存在过吗?许多史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理由之一就是在阿房宫前殿遗址竟没有发现一只瓦当。作为当时重要建筑装饰的瓦当,没有在考古中出现让一些人认为不可思议。有专家据此认为,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不过是一个只有夯土地基的大工地。但这种说法很快遭到质疑,有人认为阿房宫确实存在过的,虽然它没有最终建成,但当时已经建成了一部分。秦代的瓦当虽然没有被发现过,但大量其他出土的秦代遗物,也能证明阿房宫确实存在过。比如说,1963年,在遗址北部的“上天台”以北约1.2千米的高窑村北,出土了一个高卢铜石权,权是当时的标准衡器。此权显然是当时朝廷收来检定的,但尚没有发还高卢县,秦即灭亡,故留在阿房宫。
这也说明阿房宫当时已有中央政权机构在这里办公。与这一铜石权同坑出土的还有大量的筒瓦、云纹瓦当、五角空心砖、陶釜、陶盆,并有兽骨、烧土。秦代的麻点纹板瓦、筒瓦等建筑遗物当时则遍地皆是。解放以后,遗址上还曾出土大量的砖瓦残片、花纹瓦当、巨型柱础、带字瓦当以及各种铜制的建筑构件。另外,还有窖藏的铜器等显示贵族豪奢生活的文物。有专家认为这说明当时的阿房宫已有建成的建筑,且已有中央机构在此办公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此次考古并未能论证什么,没有找到火烧的证据并不能说明什么,阿房宫毁于那段时期的战火是确定无疑的事情,而且被火烧的可能性很大。2002年10月,中国社会主义科学院考古队开始对阿房宫遗迹所在地进行挖掘考察,历时五年的勘查,至2007年,只发现几处小面积烧过的土地,依据当代现有的考古证据,最后确定阿房宫当时并未建成。
四川省新都县宝光寺内的千佛碑刻造于南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堪称国内稀有而珍贵的佛教之物。更为奇特的是,这个寺庙里有一个巨大的脚印,而脚印的来历至今是个谜。宝光寺千佛碑的佛像高约5厘米,双手合十,坐于莲台,纵横有序地排列在高175厘米,宽65厘米,厚14厘米的碑身四面,有1000之数。碑正中有一穹窿状龛窟,内刻有一佛、二菩萨佛祖正襟危坐,菩萨侍立两旁。
碑下楞端为东、南、西、北四大天王,手执法器,勇武威严。碑额中心为接引佛佛座下刻二力士,佛左右刻“双龙盘缀”,两条舞龙形体矫健,首尾相接别有神韵,就在此碑碑额的接引佛下,刻有只脚印。别看它只有17厘米长,如按碑上佛像的比例折算,是相当大的。刻制佛的大脚印,在我国并不多见据成都昭觉寺清康熙年间石刻的《释迦双迹灵相图》题记所述,释迦牟尼在逝世前,曾站在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我现在即将涅槃了,特别留下这双脚印,200年之后,将有无忧王到这里来弘扬佛法。可见,许多佛教胜地刻制释迦牟尼双脚印的目的,是希望佛教教义广被天下,世代相传。
但是,宝光寺内千佛碑上刻的是单脚印。就单脚印而言,国内其他地方尚未见到,据我国东晋高僧法显在其所著的《佛国记》中说,现今斯里兰卡中南部的圣脚山山顶,有一只长约1米的脚印,乃是释迦牟尼来此说法时留下的,这是一只左脚印,而千佛碑上刻的却是只右脚印,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别的含义和来历,这个谜一直没有人能够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