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学了为什么还不快乐?

发布时间:2024-05-15 03:02:22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学了为什么还不快乐?

下面说,「於中辈者,了达世间皆如梦幻泡影,故於临终无所留恋,视同梦中也」。我们刚才讲过这个意思,上辈。中辈,中辈就已经警觉到了,我们学中辈,了是明了,达是通达,了达世间法的真相,真相是什么?是梦幻,是泡影,不是真的。不但临终没有留恋,现前就不留恋,就若无其事,视同梦中,现在就要这样看法。「至於下辈,其人临终,彷佛似梦,得见彼佛,亦得往生。」这个念祖有个括弧,「但一心三辈中之下辈,并不皆等於正宗三辈中之下辈」,这个概念要知道,「上中二辈亦复如是。盖一心三辈,别具一格,不同常规也。」这什么人?过去世有大善根,他根本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在临终大概外头什么缘一下迷惑了,他这一念错了,又到人间来,他有这种善根的底子在。所以慈老判的一心三辈跟通常讲的三辈不一样。这个都是过去生中证得了,已经得到,就是临终一念错了,最后这一念是什么?是烦恼习气,他没去得成,这一生当中遇到。这才讲得通,於情於理让我们不怀疑。

我们知道有这个情形,了解这些状况,自己努力发愤,决心求生净土,能不能去?个个都能去,个个都有把握。关键在哪里

?关键在放下,你现前能放得下,你往生净土的机会就具足;现前放不下,那还是个问题,这不能不知道。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放下,现在就没事了。决定不为自己,为正法久住可以住世间。中国传统文化是正法,它确确实实能带给一个人一生幸福美满。所以它是正法,它不给你带来烦恼,不给你膨胀欲望,带给你一生幸福、快乐。《论语》孔子第一句话就说这个,为什么要学?这学什么?学圣贤的教诲。为什么要学圣贤教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包括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都在学里头,习就是笃行、落实,你能把你所学的统统落实到生活,日常生活都做到了,快乐!那就是幸福,不亦悦乎是幸福、是快乐,美满人生。有榜样,孔老夫子给我们做榜样,颜回给我们做榜样。孔老夫子当时在社会没地位、没有财富,普通人家,孔子每天那么快乐,那个快乐从哪里来的?学而时习之来的。这可爱,真得快乐。这个快乐在家庭里头,你在家庭一生一个人得到这个乐就影响全家,家庭和睦,家和万事兴,一家人都快乐。无论你干哪一个行业,你一定干得很顺利。孔子干什么行业?孔子教书。确确实实私人办学校教学生,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人。这个真快乐,家里生活能过得去就行,我要干我最快乐的事情。最快乐的事情无过於教下一代,把下一代人都教好,快乐!所以事业顺利,学生个个是圣贤,人人是君子,三千弟子,三千位君子。这种乐趣,不入境界的人想不到。这就是为什么要学,学圣贤教育为的是什么?快乐,为的是幸福,社会安定。社会上好人多,榜样多,让一般大众看到的都是圣贤君子,接触到的也都是君子之人,没有小人,社会安稳,国家富强,天下太平。圣贤教育有这么大的魅力,你学了,你怎么会不快乐!

那些学这个的人还得不到快乐,他里头该放下的他没放下。该放下是什么?名闻利养,这个东西没放下,所以他学了也不快乐。他虽然学,他没有习,就缺这个。所以,虽然学圣贤教诲,依旧在造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有善有恶,善感三善道,恶感三恶道,他还在造业。我们学佛亦如是,学佛要不能落实佛的教诲,还不是在造业吗?你修五戒十善、修六度十愿,没放下名闻利养,那叫善业,来生人天福报,不能往生。你能把这个东西统统放下,放下怎么?放下快乐,比你拥有的更快乐!这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孔颜之乐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快乐,与外面境界不相干,外面五欲,财色名食睡不相干,这个要懂。大乘教说得好,从内心里面求,从内心里面流出来的真乐,是真的,心外的法都是假的。心外无法,法法都是真心流露,法法的自体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说法外无心,心外无法,法就是心,心就是法,是一不是二,统一,这个自在,这不是假的。

学大乘的人,前面经文我们读过的,「住大乘者」,心安住在大乘。大乘,这是什么?无量智慧、无量德能,用在慈悲喜舍,没有自己,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苦难众生是没开悟的,还在迷惑颠倒的,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回头,他一回头一觉悟,他就是君子,他就是圣贤。我们觉悟了,要做出觉悟的样子给他看,我们在社会上没地位,快乐;我们没有财富,幸福。你给我,我不要,为什么?那个是累赘,那是麻烦,让你心安住在那些不正当的地方,错了。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放下,得大自在。清净心现前还得了,清净心是阿罗汉,平等心现前是菩萨,觉而不迷成佛了。六道十法界里头找不到,没能跟他相比。这是圣贤教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佛法,这是大乘。

所以一心三辈,不同常规。「由上可见,念佛达於一心,而得往生者,品类悬殊,上则圣贤,下及凡夫。念佛达於一心,乃至能发一念净信,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於彼佛,皆得往生」。这还得了,这是真正经文,无价之宝!学了之后要牢牢记在心上,要在生活里兑现,那你就是真正有福之人,你是住大乘者。住大乘者,心里头常有,无时无刻没有,这叫住大乘者。住大乘者,这个人就是菩萨。我们没有看出来,佛、菩萨、阿罗汉看到了,这人是菩萨。他怎么住大乘?起心动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菩萨,这就是住大乘的。这个化是教化,是感化。住大乘者的人一定把他的大乘思想、理念、言行,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你能看得到。这人没私心,这人没有欲望,他什么都不要,为什么?得大自在,要了就操心。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一集) 2016/5/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33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