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宗萨钦哲仁波切:针对禅修类问题的回复

发布时间:2024-08-24 03:03:02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宗萨钦哲仁波切:针对禅修类问题的回复

在“闭”中练习开放

问题1:禅修时当我看到念头,但还是被念头所转或者被情绪烦恼所转。然后开始懊悔,我该怎么办?

仁波切答:这个懊悔是很好的。这个懊悔能指引你去到一个好的层面。花时间在这上面吧。因为至少你了解到你所不该做的是什么。当你知道你不该做什么的时候,你有更大的机会走向你应该做的。而且,同时这个懊悔也是觉醒的曙光。

问题2:有时候我能察觉到散乱,这时如何通过禅修回到并停留在正确方向上?

仁波切答:有几件实际的事情可做。一是做短时间的修行,但很多座。这非常重要。举例来说,若你想要成为酒鬼,就必须喝点、再喝点,做很多次以建立习惯。大约一个月之后,你就变成完美的酒鬼。如果你一次硬喝下一瓶,就再也不想见到酒。第二,持续性。如果你一个月做很多禅修,接下来九个月什么都不做,那行不通。我宁愿你每天做五分钟禅修,连续做上数个月。然后禅修和非禅修之间的间隙应该愈来愈小。我的意思是,我们往往坐在佛像前的座垫上禅修,然后一出门就把这全忘了。例如,就在这一刻,当我喝咖啡的时候,若我能够觉知到它仅仅是很短暂的片刻,那就可以被视作非常有益的禅修。不要只将你的修行限制在佛堂内或在圣地前。修行也在厕所、厨房、酒吧、百货公司。

问题3,当我们看着念头时,您说我们不要跟随念头。但在这两者中间,似乎还有一种,就是给念头贴标签,或者说辨识念头。现阶段我们应该这么做吗?

仁波切答:给念头贴标签实际上是种很细微的跟随。

问题4,仁波切刚刚谈到,禅修时看着自己的念头,但不跟着念头。这该如何做呢?看着念头但不跟随念头?

仁波切答:跟随念头意味着卷入,你就被干扰分心了。

问题5,仁波切曾说过禅修或修行就是去习惯。我们要习惯的是什么?

仁波切答:努力安住当下,这个很难习惯,我们不是执着过去就是执着未来。

问题6,在禅修中,贼入空室是一种什么样的程度?

仁波切答:哦,是相当高的境界。

问题7,仁波切,禅修是证悟的唯一入口吗?

仁波切答:不,不是唯一的。

学生问:那是最重要的?

仁波切答:是广为流传的。

问题8:对初学者来说,打坐是不是更重要?

仁波切答:非常重要!特别是“只管打坐”。

问题9、我最近每次打坐总是昏沉,并且几乎每次对抗都失败,我该怎么办?

仁波切答:缩短打坐的时间。不要担心,别让现在遇到的问题让你失去修行的心。

问题10,闭关是不是在“闭”中学着顶果钦哲仁波切说的“开放”。

仁波切答:是,修习“不分心。

问题11,“只管打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念头该如何面对?

仁波切答:只管打坐就是只管打坐,(对于念头)只管看着。

问题12,什么都不管,只管打坐会不会变成一种发呆?

仁波切答:不要担心结果。

问题13、禅修就是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当念头来的时候,就让它来。当念头走的时候,就让它走。那么,禅修和我们平时的想有什么不同呢?

仁波切答:在我们平时的思考中,当念头升起的时候,你并不知道。

问题14、我正在从网站上听您的课程。非常感谢您和那些为这些视频工作的人!在您的课里,您提到在声闻乘的传统里,禅修者可能会有色界或者无色界的经历。对想证悟的人,这是一个不可避免必须要经历的经历吗?

仁波切答:不一定。

问题15,几年前看了仁波切的《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根据书中止观方法修梦幻观,现在的状况是:思想情绪有时达到空无一物的状况这是开悟了吗?

仁波切答:当我们静坐时,会生起多种经验。对于这些经验,(过去大师给的教导中)最重要的是把它们全部忘记。当然不要把它写在纸上,甚至不要把它写在你的脑里。

问题16、对于趋近证悟,念诵仪轨和打坐的不同点是什么呢?

仁波切答:端看你的动机—菩提心。有了菩提心,简单地念诵经文就可以带你成佛。但如果动机不正确,即使打坐打得很好,它也没有办法给你什么。

问题17、在静坐过称中,极个别时,胳膊和手会自发出现一些柔和的动作,如双手移置头顶合十,或分至两侧如接物状等,应该任其自然还是控制

?

仁波切答:顺其自然。而且不要去想它有多了不起,多特别。

问题18,什么大圆满的禅修——打坐需要睁开眼睛,凝视虚空。这样的做的原理是什么呢?是和气脉有关吗?

仁波切答:是。

问题19,有一件事情让我很纠结:我很喜欢您讲的只管打坐,但是我的师父说这并不适合我。师父说很多这些“普讲”的内容是针对于初入门的修行者。我想请问仁波切,是否像打坐这些所谓的实修的方法,还是需要一个老师单独教授弟子?

仁波切答:不需要。

问题20,想请仁波切谈一下关于“止观”与“气脉明点”在修持上的异同?

仁波切答:“气脉明点”只用在金刚乘里,而“止观”在南传、大乘、金刚乘中都可以找到。

问题21,您曾说:禅修很重要:只管打坐。以前我每天有三至四个小时的修行时间,剩下一个半小时禅修。现在我只是打坐。其他都不做了。是这样吗?

仁波切答:你应该继续做其它的功课,因禅坐很难抓得准(英文字译:很滑),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不知道我们是不是真的在坐。而至少做其他的功课时,你做了念咒等等的功课。

问题22,打坐的时会看到自己的期待和恐惧,看到自己很不好的地方,有时候会很难继续坐下去。请问仁波切我是只是看著念头,还是选择减少座上的时间呢?

仁波切答:不,你应该继续坐下去。

问题23.我们可以像佛陀一样只要打坐,而不用读任何的经典就证悟吗?

仁波切答:佛陀曾经接受过许多的教法。佛陀也曾经累积了许多的福德资粮。佛陀研读过经典,也省思过自己。佛陀并没有只是打坐而已。

问题24,在禅修时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炼才能达到不同的境界。比如说想自己可以持续保持心灵平静,有一些西方心理学的东西,例如:催眠,它能在几天之内就能让人达到这个境界,因此像禅修是否可以通过比如说催眠西方方法达到?

仁波切答:首先当们要定义一下禅定的力量。现在西方学家们对禅修非常感兴趣。我在牛津大学参观他们的正念中心,那里有些神经病学专家谈到禅定的力量,如果把它理解成宁静的心灵之类的话,的确有很多其他的手段都有帮助。动人的音乐、看着美丽的景色或一杯美酒或许能帮到。有很多其他的玩意好象都能达到让心灵平静的目的。你看生活的压力让你需要去按摩,去慢跑。或通过禅修来消除压力,但我得告诉诸位,从究竟角度来说,让心灵宁静根本不是佛教的目的。佛教的目的是了解实相。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佛教老师宁可你有一个动荡但看到实相的心,而不是一个长久平静却见不到实相的心。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有位大成就者纽修龙多和侍者一起去西藏朝圣,在途中遭遇抢劫,强盗们不但抢走了所有东西,他们还殴打纽修龙多。当纽修龙多的侍者看到强盗殴打上师时觉得忍无可忍。他开始回击强盗,他马上打翻了几个强盗。纽修龙多,喝令侍者收手,当时侍者已经气得怒发冲冠,无法看清眼前的一切。纽修龙多抱住侍者。让侍者当下看着自己的心。就是这样在动荡的状况中,侍者见到了实相。从此侍者对生命的所有价值观全改变了。过去他曾经认为珍贵的东西,再也不觉得珍贵了,别人对他的批评再也不令他烦恼了。所以说让心灵平静是件好事,但是你们要知道,严格来说,在佛教里了悟实相更重要。

问题25:关于禅修的问题。仁波切,在开始的时候您提到简单。我是否可以理解为禅修简单化就是了知?

仁波切答:就目前来说可以,但是过段时间,能知者和所知之物的不同之处将会变得越来越小,距离也越来越近。然后所谓的散乱和专注会变得越来越接近。对于初学者,刚开始散乱与专注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散乱了,你当然就不是专注。过段时间后,你散乱的那一刹那,你就是在专注。就好象你在做梦。比如说你从悬崖上坠落下来,假如说你知道你身在梦中的话,那么你就不会恐惧。如果你有恐惧的话,你可能一半会感到恐惧,而另一半会说,这只是个梦而已,不会太糟糕。好,当散乱和专注变得越来越接近的时候,你就会看着此生和梦的例子。不管你经历什么,是好是坏,都无法对你起作用。现在,任何事情都能对我们起作用。比如说我们今晚上去吃了个晚餐。假使说我们有点拉肚子。然后你会想,是否是我们吃的什么东西有问题,没错,那个点心是有点味道。接下来你会追查这个餐厅是否是非法的等等。你看,芝麻大小的事情都能令我们大动肝火。而其荒唐之处在于,不管我们是否大动肝火,我们对它也无可奈何。即便是我们无可奈何,我们装着做些什么却令我们感到些许满足。这就是可持续的经济。这就是为何有各种各样的玩意在出售,比如说袜子。两千年前我相信是没有袜子的吧?我们做这些古怪东西来穿真是匪夷所思。我们目前尚没有鼻套,或唇罩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对经济来说可是重要的。其实我觉得学习佛教对商业人士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真的就是学习幻象。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