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赵城藏”
发布时间:2022-04-20 19:09:30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什么叫“赵城藏”
方广锠
《赵城藏》是金代解州天宁寺的私刻大藏经,所以正确的名称应叫《金藏》,但由于它是1933年在山西省赵城县霍山广胜寺发现的,故俗称《赵城藏》,也有人称它为《赵城金藏》。
该藏约开雕于金熙宁皇统九年(1149年)。完成于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全藏共收经1570部,6900余卷。分作682帙,千字文帙号从“天”至“几”。本藏是卷轴装,每版正文23行,行14字,版首另有小字经题,板号及千字文编次。
本藏是由金潞州崔进之女崔法珍发起募劝的,传说她为了募集资金,曾断臂乞化,劝募地区遍及晋南及秦西各州县,广大信徒纷纷捐资,甚至有倾家破产应募者。约在金皇统九年,在解州天宁寺组成“开雕大藏经板会”,具体负责雕造事宜。历时20余年,全藏刻成。后崔法珍于大定十八年(1178年)送印本至燕京,为了褒奬她的行为,金世宗特命在燕京圣安寺为她设坛授戒,剃度为比丘尼。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崔法珍又护送全藏经板至燕京,贮于弘法寺,她本人被赐紫,封为“宏教大师”。
金末元初,该藏板片因战乱兵火而有损毁。约在元太宗窝阔台八年(1236年),由耶律楚材发起并主持补雕。耶律楚材曾有一首诗记述这件事:
十年天下满兵埃,
可惜金文半劫灰。
欲剖微尘出经卷,
随缘须动世间财。
补雕本基本上恢复了《金藏》的原貌,但板式不尽相同,每板22-30行不等,每行14-27字不等。
这部大藏经以往未见着録。民国时期,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为寻访《碛砂藏》阙本,无意中在赵城县广胜寺发现该藏。其后,支那内学院蒋唯心氏专程前往赵城考察,着有《金藏雕印始末考》,关于该藏的详情方为世人所知。广胜寺所藏《金藏》系从北京印回,又在赵城县庞家经坊装裱成卷,并在卷首加扉画一幅。其中还窜入若干天宁寺初刻印本。其后因年久散失缺损,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解州静林山万寿禅寺僧悟顺曾抄补过若干卷。清雍正九年至十一年(1731-1733年),更曾在信徒的赞助下,集中僧俗的力量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抄补活动。因抄补活动是依据明代的《永乐南藏》进行的,所以编次多有错落重复。此藏被发现后,因其版式与《碛砂藏》本不同,所以没有被纳入《影印碛砂藏》。后北京三时学会曾精选《金藏》特有的孤本佛教典籍46种,249卷,影印成《宋藏遗珍》上,中、下三集,32开本,线装120册,分12函发行。
抗战时期,为防止日本帝国主义劫盗这一稀世珍宝,我八路军某部将该藏安全转移。在其后的战争年月里,保管人员克服种种困难,辗转移藏。解放后,该藏送至北京图书馆保存,共有4800余卷。1959年,在西藏萨迦北寺发现该藏元宪宗丙辰(1256年)印本,存约540卷,现藏北京民族文化宫。另外,该藏散出的一些零卷分藏于全国各地。
《赵城藏》的主体部分系复刻《开宝藏》而成,刊刻时并吸收了《契丹藏》的若干优点。因此,在《开宝藏》、《契丹藏》全藏已亡佚的今天,《赵城藏》的发现在佛教文献学上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国新编的《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一编即以这一稀世孤本《赵城金藏》为最主要的基础性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