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礼敬与赞叹有差别

发布时间:2024-05-29 03:04:20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礼敬与赞叹有差别

第二愿,「称赞如来,谓爱乐佛之功德,以微妙舌根,出无尽音声,称扬赞叹,故云称赞如来。」称赞,谁不愿意人称赞?我想每个人都喜欢人称赞他,先礼敬,后就称赞。可是前面讲礼敬诸佛,这个地方不说称赞诸佛,换了个名词讲如来,如来跟诸佛有没有差别?如果没有差别,他换了那就毫无意义。真的有差别,称佛是从形相上说的,所以我们要一心平等的恭敬,从相上;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不一样。如果说是与性德相应的,那要称赞,应该称赞,为什么?让许许多多大众观摩学习。譬如这个人孝顺父母,好事,值得称赞,大家都应该学;尊敬长辈,好事;友爱兄弟,服务老人,这都好事情。也就是中国人讲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他能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值得赞叹。佛法里面讲的十善业,十善这值得赞叹,与性德相应:十恶,十恶就不相应了。这个人造作十恶,杀盗淫妄,我们见他要不要礼敬?要,要礼敬;要不要赞叹?不要。礼敬跟赞叹意思在这个地方。这个人造恶,为什么要去礼敬他?他有佛性,他将来会成佛,所以我们要礼敬他。为什么不赞叹?他现在糊涂,他迷了,我们不能赞叹迷,要赞叹觉。所以礼敬跟赞叹就有差别。

……

所以称赞是赞叹与性德相应的,那都是最精华的、最好的,好事,要赞叹;不相应的那是不好的,不好的东西不提,这个好

。恶人、恶事,恭敬而不赞叹,这种做法确实能够改善社会风气,让那些心行不善的人会感到惭愧。你看看,我做一点点小的好事情,大家都赞叹,我做错事情的时候,别人都不提,都包容我。他会生惭愧心,良心发现,改过自新,不必责备他。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见到许多人心行不善,决定不可以责备,为什么?没人教他。佛在《无量寿经》对这桩事情说了一句名言,我们要把它记在心上。佛说「先人不善」,先人是什么?你的父母,你的父母没学过;「不识道德」,古圣先贤的道、德他不知道,没有学过,所以「无有语者」,没人告诉他,那他今天做错事情就不能怪他。你要怪他,你太过分了。他要是知道、学过,明知故犯,这可以责备他;他不知道,不知道犯的这个过失,责备他就过分了,有失厚道。这是古圣先贤对我们的教诲。那怎么办?我们要教他,怎么教?不是用言说,言说他不相信,要做出样子来给他看。现在五伦不讲了,五常、四维、八德都不知道了,我们要把伦常八德做出来给他看,他看到之后欢喜。这个东西不是说,说什么?说他不相信,做出来之后他相信,他懂了,他就接受,他也跟著干了。这就叫善教,老师教学要善教,善教是什么?以身作则。释迦牟尼佛以身作则,孔子、孟子以身作则,所以他学生多,学生都被老师感化了。这种教育可以称它为叫深度的感化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世世代代都像老师一样,都懂得深化教育,这个教育成功了。

……

在日常生活当中著重礼敬非常重要。称赞懂得了,称赞的标准、分寸的拿捏清楚了,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提,只有礼敬,也有供养,没有赞叹。供养是平等的,礼敬是平等的,这称赞标准在此地,我们知道了要认真学习。中国古人讲「隐恶扬善」,看到人家不善的不说,也不要放在心上,看到人家好事要赞叹、要表扬。

无量寿经菁华 (第十四集) 2010/1/7 华严讲堂 档名:02-038-14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