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丁融写怀 辋川卉境

发布时间:2023-09-25 03:01:30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丁融写怀 辋川卉境

来源:中国网

《坛经》有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境,是无数画家的终身追求。因在意境的空间维度中,万物皆灵,天人合一。作画之意,皆源于此。而意境中,对于禅意的领会与运用,更是画家崇高人格、旷达心灵、自由精神与造化融合的生动实践。丁融的纸本花卉,就是他通道、悟禅、达境的一种自然修为。

丁融作花卉,不囿于牡丹、梅、兰、菊等名花,而是另辟蹊径,择无名野花、田埂麦穗、山地野姜等。这和他崇尚的禅意不无关系。禅是心悟,脱离迷乱;画是灵芽,以俗生雅。是对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归去来兮、澹然自居精神的进一步表达。我们说在每一个文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辋川,一座心灵的园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诗中的意境,正是画家所求,让内心徜徉其中,心动,则万物皆动,心灵,则万物皆灵。每一朵“辋川山庄”中的花卉,便都有了禅意。

丁融的纸本花卉虽是静态图,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赋予了诗意。这一花一草灵动的诗意,和他充分理解和运用中国古代婉约词和花间词的内涵不无关系。婉约词含蓄蕴藉、花间词迷离幽深,所谓“诗情画意”,有了诗情,便有了画意。由感而发,由情而起。“梦行云”、“醉花阴”、“满庭芳”等等,这些诗词中所蕴含的人世情境、人生哲理,足能以情动人,道尽人间万象。丁融正是吸收了从两者生发而出的浩如烟海的精神随想,使其笔下的花卉,仿若神韵游动,能感人间之情,会择高远之境,方显清丽之态。所以观丁融的花卉,好似都静静盛放于水流潺湲,波纹旋转的辋川。烟雨平生,怡然自得;孤芳一隅、独善其身。

丁融在创作时,也受到了宋人折枝花卉的极大启发。“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不写全株,只画数枝的意味,错落疏简、弥觉隽雅。使人窥两三,便欲知全貌,空间外的留白,不作空白,而是饰以幽深的景深层次,激发着观者莫大的想象。作品《春芳》、《晚香》、《疏澹》等,无不让人观之惬意,思之浩然。

在花草的处理方法上,他受汉唐卷草纹样的影响颇深。尤其是唐代卷草纹,采用曲卷多变的线条,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结构舒展而流畅,饱满而华丽,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并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丁融的花草风格简练朴实,造型曲卷圆润。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翻滚,富有动感,实将汉唐卷草纹,贴切地运用到了当代纸本绘画。

从作品的色调上看,观其花卉,混沌中放出光明,好似观者也已独处“明月来相照”的清辉里,拥一片禅心,观山峦起伏、随四季更迭。人生,该豁达已。

这样看来,丁融赋予了他的花卉独特的生命力,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又加入了个性化的理解。他通过一片叶、一枝花,抒发着自己空灵的意念想法,赋予禅意的人生体味,让更多的人感受着当代纸本中的中国传统绘画魅力。

作者徐建融,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项目十二卷本《中国美术史》宋代卷主编、清代卷副主编,《大辞海》编委暨美术卷主编,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工诗文,擅书画,精研美术史论、书画鉴定

。出版有《法常禅画艺术》《晋唐美术史研究十论》《元明清绘画研究十论》《晚明美术史十论》《国学艺术十论》等百余部著述。(文/徐建融)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