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放下就只剩下了自性本心,就是纯净的生命
发布时间:2023-09-15 03:02:07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唐代大禅师赵州和尚法号从谂,在师父南泉禅师处得心印后,云游参学大半生,直到八十高龄了,才住持河北赵州观音院,人称赵州和尚。赵州和尚长寿,到一百二十八岁才去世。
佛赵州和尚对来参学的僧人,从不直接说法,而是请他喝茶。清茶一杯,静下心来再谈别的。赵州和尚只请人喝茶,传来传去,在丛林中就有了“赵州茶”这个专用名词。千百年来,“赵州茶妙成了禅的别名。
佛据《指月录》记载,有个云游僧人大老远赶来向他请教“佛祖西来意”。赵州和尚问他,“你是第一次来吗?”僧人回答是第一次。他对僧人说:“噢茶去吧。”
佛不一会儿,又来了个僧人向他请教同样的问题。他又问是第几次来。那人回答是第二次了。还说这两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赵州和尚还是说:“噢茶去吧。”
佛在一旁的院主,也就是本寺管行政事务的和尚就问:“第一次来的,您叫他去喝茶。为什么第二次来的,您还是叫他去喝茶?”赵州和尚看了他一眼喝道:“你也噢茶去!”因为院主同样不明白什么是佛祖西来意,不明白什么是禅义,不明白赵州和尚清僧人喝茶的良苦用心。
佛“佛祖西来意”,就是说佛祖为什么到中国来?这里所说的佛祖,是指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达摩为什么到中国来?自然是为了传禅、弘法。那么达摩如果不来,中国就没有禅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又说人人皆有佛性?“禅”又是个什么?传 “禅”为了什么?
佛一个“佛祖西来意”,几乎牵动整个禅学。所以,各代的禅僧,一个又一个的都要问这个问题。这岂是能回答清楚的?禅只可悟,不可说。在概念上转圈子,离禅何止十万八千里。禅门宗旨是自心的彻悟。
佛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一旦陷入概念的偏执,受条条框框的束缚,禅也就僵化了,没有了生命力,没有价值了。赵州和尚让他们喝茶去。喝着茶,放下内心的偏执妄想,破除“我执”,不执著于佛,也不执著于法,执著便是污染,遮蔽心性,永远也无法明心见性。
佛内心清静,方可参禅。当然,这不是一杯茶工夫就能了结的。内心世界不被个人的偏执所困扰,禅宗称之为破除“我执”人的内心世界,是涵盖天地山河的。可是,一旦被“我执”所缚,就会一翳坠落,遮盖山河天地。这就是放不下。
佛一天早晨,赵州和尚正在寺庙大殿前扫地。一个刚进山门的外来僧人问:“清净伽蓝,何来灰尘?”意思是,佛门净地,怎么也会有灰尘呢?赵州和尚答:“又多了一粒灰尘!”有土地就有灰尘,这本是常识。
佛可这僧人执著于“佛门净土,一尘不染”的概念,连基本常识都没有了。结果是连自己都被灰尘吞没,也成了一粒灰尘
。佛门所说的尘埃无形象,指的是内心世界的污染,可不是指地上的尘埃。佛“我执”本身就是心灵中的灰尘,一粒尘埃也足以遮蔽心宇的光明。“全都放下”,只有一个清净明朗的心。这是禅门初进,也是入法界第一事。佛祖说:“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切舍却,无可舍处,是汝放生命处。”
佛“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人们依这六根与外界接触。“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包含了世界一切。“六识”是六根对六尘产生的,对世界和生命的种种认识。
佛这是种种颠倒妄想的根源,也是内心世界尘埃的来源,也是我执的根源。一切放下就只剩下了自性本心,就是纯净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