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巩义石窟寺拓片展 李仁清用高浮雕拓印还原历史

发布时间:2024-12-23 03:00:57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巩义石窟寺拓片展 李仁清用高浮雕拓印还原历史

为期3个月的 巩义石窟寺拓片展 日前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开展,80幅高浮雕拓片,是由河南金石拓印专家李仁清历经数年拓印而成。

正是李仁清探索出的高浮雕拓印技术,才使得深藏中原的石窟寺 走进 了台湾,一展古代石窟艺术的华美和沧桑。

浓淡相间的墨色里,石窟寺佛像的衣襟,仿佛随风飘动;若有所思的神王似从石像里走出,体态轻柔的飞天,不经意间回眸而笑 高浮雕拓印,在保持造像石刻原真性的同时,提高了石刻内容的可读性,给了坚硬的石刻以柔软和流动感,还原了更多历史细节。

已传承千年之久的碑刻传拓技艺,是印刷术发明之前中国创造的文献复制技术。先人们在面对高大的陵墓石刻或石窟中的高浮雕造像和立体圆雕时,却显得束手无策。拓工出身的李仁清以他3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记者日前走进位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的李仁清高浮雕拓片工作室,一探高浮雕传拓的奥秘。

1982年,李仁清受聘于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成为一名普通的学徒工,先后参加了河南各地古建、石窟、石刻、古代桥梁等的调查、测绘与传拓工作,在大量接触各种碑碣、墓志等平面实物的过程中,渐渐对这些有 生命 的石头产生了深厚感情。

面对图文并茂的造像碑和高浮雕造像时,他常常为无法拓印下来而苦恼:书法与雕刻俱佳的造像碑,缺失了精美的佛龛,历史和艺术信息不再完整;经年的风吹日晒,浮雕的 容貌 也将渐渐湮灭在岁月的长河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受到正投影测绘方法的启发,李仁清开始探索在高浮雕石刻上进行立体拓印的技术。经过多年实践,目前高浮雕传拓技艺已基本成熟,它综合了考古测绘、绘画、雕塑等多学科知识,不仅是考古文献资料的收集,还是艺术的再认识和创造。

与传统的平拓不同,高浮雕拓印的对象是凸凹不平的立体雕像,湿透的宣纸必须以正投影的要求,切成碎片直压到各个部位,每一个细节都要拓出。

传拓一尊完整浮雕造像的拓片,其碎片常常多达数百张,现场拓完揭取之后,需要后期再一一粘接,才能连成平面作品。

此次在台湾展出的最大一幅拓片长6米、宽6米,李仁清整整揭取了2000多张碎片,这些精如蝉翼的碎片经过细致入微的粘接修复,真实还原了石窟寺第四窟精彩的藻井雕刻。

拓印石窟的窟顶颇为艰难,李仁清经常在高架上仰着头一拓就是十几个小时。

每一幅传拓作品都应是独立完整的绘画作品,具有墨分五色、相宜相生的立体画面效果, 李仁清说, 所以最后的裁剪粘接是最难的,如何既不失真,又要有艺术神韵,往往煞费苦心,需要深入了解每个朝代不同风格的雕刻手法、服饰差异等时代特点。

金石碑刻大多分布在野外,李仁清经常带上手电筒和干粮,独自奔波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荒郊野外。博爱县青天河古栈道摩崖石刻距离地面60多米,李仁清爬到山顶,用绳子把自己悬吊在半空中作业

多年来,李仁清的传拓手笔留存在北宋皇陵、嵩山石刻、黄河小浪底古栈道、巩义石窟寺、安阳灵泉寺等众多研究项目中,为 天地之中 嵩山古建群申遗、丝绸之路申遗等工作提供了珍贵资料。

他还出版了《中国北朝石刻拓片精品集》,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被称为 高浮雕传拓艺术第一人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馆为李仁清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室,高浮雕传拓技艺被列入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李仁清参加了河南省文物局中小型石窟课题组,为全省40多处石窟建立科学档案。

随着大气环境的恶化,石刻的风化速度正在加快,希望国家能尽早把一些珍贵石刻雕像资料做总体性保护, 李仁清说, 让子孙后代还能从粉本中看到这些石刻文物,是我的职责和追求所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