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有信心的人,最容易得到佛菩萨感应!
发布时间:2024-10-30 03:01:55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昌乐法师讲述《妙法莲华经下卷》第2课
大乘佛教当中,想象力与信念,一旦达成默契之后,我们对信念的完成,我们对信念的实践,是由什么来完成的?早期佛教信念是由法义,是用五蕴,照见五蕴皆空,然后度一切苦,是由眼耳鼻舌身的观照,进入到空性的。
但是大乘佛教,它由信念建立起来之后,信念加上的想象力,初学者根本没有办法达成那么殊胜宏大的境界的时候,对于他们来说,唯一能够感知到的,唯一能够期盼到的,就是这种感应,而不是解脱,也不是成佛,只能退而求其次。因为法义太过于奥妙之后,又让人望而却步了。尽管感应是容易获得的,但是感应却不容易发生。
这句话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感应对有心的人来讲,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感应对有心的人、对印光大师来讲,他说我观人人是菩萨,唯独自己是凡夫,他是容易去发现身边能够帮助他的人的。感应说,去五台山总有一个文殊菩萨会帮助你,但是到底哪个是文殊菩萨,恰恰没有人能告诉我。
所以感应它容易发生,对有信念的人来讲,可是他却不知道是如何发生。这种不确定性,在佛法的弘扬当中,造成了两大难题。第一个,是修学者信心好的时候,处处有感应,信心不好的时候,他无法达成心中对信仰实践的回响。
也就是说,他的信念丧失了,他不知道如何捡回来,他内心当中没有信仰建立的机制,没有戒定慧这个基本的修学基础,没有闻思修这个基本的修学基础。
他心情好的时候有信念,心情不好的时候没有信念,你叫他怎么办?他只凭感应,可感应没法发生,感应只有在心情好的时候发生。各位,你们要修行比较好,要有感应的话,心情一定要好。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自修的问题。对于没有学佛的人来讲,我怎么告诉他我有感应?我这个感应怎么能让他理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不学佛的人评价学佛的人是神叨叨的。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你说的感应,在我眼里看来,我不能接受。你这个人似乎精神、或者判断力、或者脑子好像与常人不一样,好像出了点状况,所以这在弘法过程当中恰恰又造成了障碍。
尤其对国人来讲,我们大部分人的信仰不是由小时候启蒙阶段发生的,而是在成长过程当中慢慢有的,大部分是成年之后建立起来的信仰,它有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不像佛化家庭当中长大的孩子,他从小就接受了佛化的教育,他不存在不信的问题,只存在怎么信的问题,那就没有问题。
很多西方或是美国大片里面,基督文化是贯穿到每个人的精神里面。说句黑色幽默的地方是,杀人犯在杀人之前,他都要去祈祷的,他不存在信不信的问题。而在我们的身上,在我们这个国度的信仰的建立,它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从不信到信。
而信仰者要把你的信仰推广到其他身边的人,你通过感应来推广,是很难的,而你不通过感应来推广,你又没办法叙说。
所以如何弘扬正确的佛法,让身边的人能够体会到佛法的妙处。首先是你有信心,你有你的感应,你要与他人分享你的欢喜,不是分享你的感应。要去学习佛陀的戒定慧、闻思修的这个阶梯,然后接引他们,让他们去学习,所谓的三级修学。
现在济群法师的三级修学就比较热火朝天,学习的人很多。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学习的能力,可是你告诉我一个没有台阶的方式,我没办法接受,这是一个很根本的问题。这是感应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
这一讲主要讲了,虚空当中说法,给佛教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突破了眼耳鼻舌身的感知通道,直接在意识范畴当中建立起来的佛教是想象力的佛教,是建立在信念基础之上的佛教。
与自己的表达来说,可谓说酣畅淋漓,可是与他人,与没有学佛的人,恰恰是变成了学佛的一个障碍
。这是我们在弘法过程当中要仔细去体会的地方,或者说是初学者进入佛门当中,所需要去回归到基本法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