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学法要依传承

发布时间:2024-11-05 03:00:26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学法要依传承

我们中国历史上,一般熟知的净土宗祖师就有十三位,其他宗派的很多祖师大德也都弘传净土法门,也都有自己的净土思想。这些净土思想彼此之间是有差别的。

经过历史传承之后,我们会接触到很多信息和资料,初学的人会觉得难以抉择。最基本的,这里有一个契理契机的问题。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究竟地阐明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真实意,最能契合我们这种通身业力的凡夫根机。比较起来,我们之所以要选学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有以下几点理由:

(一)弥陀自说

正如前面所介绍的,古今相传,普遍公认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既然是弥陀化身,他所说的等于是阿弥陀佛亲自宣说的。印光大师说:

“世传师是弥陀现”“所说当作佛说看。”

我们既然要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当然要以阿弥陀佛亲自化现的善导大师所解释的净土思想作为我们的依准。

(二)楷定古今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有“楷定古今”的作用。

“楷”是楷正,“定”是决定。古往今来,所有对往生弥陀净土的解释、说法,都要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为标准,符合的就正确,不符合的就不正确。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主要体现在《观经四帖疏》当中。

大师当时为什么要写这部《观经四帖疏》呢?是因为大师看到古今有不少法师站在圣道门的立场,错解、误解、曲解《观经》等净土教理,没有显明佛的真实本意,使得绝大多数的根机不堪修持。

善导大师面对这种状况,很是忧心,悲心殷重,就说:我要写这部《观经四帖疏》,来楷定古今。而大师写作时,每天晚上梦中都有一位圣僧前来指导,要如何如何写,这位圣僧就是阿弥陀佛。

《观经四帖疏》写完之后,连续三晚诸佛菩萨都显现善导大师梦中证明:此《观经四帖疏》所释教义,深合弥陀愿意,深顺诸佛悲心,决定无误。所以,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也被称为“楷定疏”, 或“证定疏”。善导大师自己在《观经四帖疏》的最后说:

“此义已请证定竟,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欲写者一如经法。应知

。”

其他历代祖师的注疏能用这种口吻说“楷定古今”的,还没有见到过,只有善导大师才这么说;而且“楷定古今”所楷定的,都是当时有名的高僧,不是一般人。当然,现今这个时代,各种不同的说法,自然一并被楷定。

我们就以善导大师思想为标准,符合的就听从奉行,不符合的就舍而不行。

(三)正宗传承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是净土宗的正宗传承。

法门传承很重要。一般人学习净土法门,对“传承”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因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谁都会念,谁都可以念;净土法门也不必非要像禅宗那样以心印心、有严格的传承关系,似乎显得很松散。

当然,这也说明它普及、易行、简单;但是,并不是说净土教法就没有规矩,就没有教理的组织结构,其实是有的。

中国的净土宗,从南北朝至隋唐时代,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思想,是纯粹的净土教义。可是大约在唐末五代时期,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主要著作因为法难、战乱等原因,在中国失传了。

接下来宋、元、明、清这段时期,因为各宗的大德善知识都感觉到净土法门是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怀,都来弘传净土法门,引导修学各宗各派的人归入净土法门,形成了中国佛教史上“诸宗汇归净土”的局面。

这样,一方面使得净土法门极大普及,另一方面也使得净土法门的宗义变得驳杂,杂有禅宗、天台、华严等各宗的思想。所以,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净土理念,一般都比较杂,比如“教宗天台,行归净土”,或者“教依贤首,行归净土”,也有的人“教宗般若,行归净土”。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善导大师一系的传承断代了,后人对一代佛法的判教、认识,失去了净土宗的立场,理论上只能站在禅、天台、华严的判教立场。可是在行持方面,他们也觉得靠天台的教观,靠华严的理事无碍观,无法当生了生脱死,最后还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绕了一个弯过来,解门和行门之间不一致,不纯粹。

这些理念,就对一般修学净土的人有了影响。所以,现在一提到净土法门,往往都有各宗各派的理解隐含其中。

善导大师的思想不一样,它很纯粹,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站在阿弥陀佛本愿救度的立场,以净土教理解释净土法门,完全不夹杂禅、天台、华严的思想,是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标准的净土宗思想。

总之,善导大师的思想是净土宗的正宗传承。我们学法要依传承。

摘自:《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