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北京烧香拜佛的圣地——雍和宫游记

发布时间:2024-06-22 03:02:08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北京烧香拜佛的圣地——雍和宫游记

雍和宫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国家级1981年文保牌门票

雍和宫建筑群形成于清代。前后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历王府、行宫、庙宇三个时期。雍和宫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牌坊、昭泰门、雍和门、雍和宫、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绥成楼等建筑,两侧还建有钟鼓楼、东西碑亭、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时轮殿、药师殿)、东西配殿、戒台楼、班禅楼、雅曼达嘎楼、照佛楼、延绥阁、永康阁、绥成楼以及东西顺山楼等附属建筑。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严谨,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

雍和宫建筑示意图

雍和宫坐北朝南,大门外建制为三牌坊一照壁。

高大的照壁

在其东、北、西三面各立一座宏伟的五彩牌楼。所有牌楼题额均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北牌坊接外八字照壁,前面有一对石狮。

从北牌楼进入后既是方砖幔成的甬道,称为辇道。

在将近辇道尽头的东侧红墙外,是清代寺内最大的佛仓。佛仓意为藏传佛教转世活佛的住所、行馆或府邸。在清代,蒙藏地区的大活佛来到北京,都有一处驻京的行馆。现佛仓不对外开放。

顺甬道往北走到尽头是雍和宫大门昭泰门

昭泰门后是雍和门,两门之间是一个大院,大院前端东西两侧是钟鼓楼。

鼓楼前有一口巨大的铜锅,是昔日寺院熬腊八粥用的,十分引人注目。

钟鼓楼往北东西侧各有八角碑亭,内有乾隆御制碑文,陈述雍和宫宫改庙的历史渊源,以汉、藏、满、蒙四种文字书写,分刻于左右石碑上。

大院东西两侧是厢房,厢房中部是阿斯门(王府的旁门)。

雍和门相当于汉传佛教的天王殿。门上悬乾隆皇帝手书“雍和门”竖匾。殿前左右有青铜狮子,耳朵是耷拉着的。殿内正中金漆雕龙宝座上,坐着笑容可掬、袒胸露腹的弥勒塑像。大殿两侧东西相对而立的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弥勒塑像后面,是脚踩浮云,戴盔披甲的护法神将韦驮。

穿过雍和门,看到正对着的一个高大香炉和四体文碑亭,碑亭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亭内矗立一座高六米的巨大石碑,碑文用的是满、汉、蒙、藏四种文字,记述了藏传佛教的历史和乾隆皇帝对待藏传佛教的策略。汉文部分系乾隆御笔。

雍和宫原名银安殿,是当初雍亲王接见文武官员的场所,改建喇嘛庙后成为“雍和宫”,相当于汉传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三尊高两米的铜佛,两侧汉白玉石座上排列蒙麻披金的十八罗汉。这三尊铜像为“竖三世”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东边上首是燃灯佛代表过去的佛,西边弥勒佛是代表未来的佛。

雍和宫前的青铜须弥山置于椭圆形汉白玉石座上的石池中,须弥山是梵文 Sumeru的音译,意译为「妙高」。它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名山,据说是世界的中心。

雍和宫西侧的讲经殿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是寺院僧人学修显宗的场所。正中供宗喀巴大师像,北侧供白伞盖佛母像,南侧供绿度母像。

永佑殿

永佑殿在王府时代是雍亲王的书房和寝殿。雍正死后曾将棺木停放于此,更名为神御殿。后成为清朝供先帝的影堂。永佑是永远保佑先帝亡灵之意。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是三尊佛像,系檀木雕制,中为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右为狮吼佛。西墙供绿度母补绣像,绣像极为精细,传说是由乾隆的母亲孝圣皇太后钮祜禄氏亲手用几千块不同颜色的绸缎补绣而成。东墙供白度母唐卡。

永佑殿藻井挂在墙壁上的唐卡

永佑殿东侧的药师殿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年),师寺院僧人学修藏医学的场所。正中供宗喀巴大师像,南侧供药师佛像,北侧供无量寿佛像,中央供药师佛立体坛城模型。

药师殿药师佛立体坛城模型

小百科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柩,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可以说,雍和宫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