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全文网

对比“五蕴皆空”与“五阴皆如来藏”,找到理解心经的钥匙

发布时间:2024-12-15 03:03:21作者:六祖坛经全文网
对比“五蕴皆空”与“五阴皆如来藏”,找到理解心经的钥匙

都知道《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部重要的佛学经典,所以读诵心经的人数众多。心经的字数简短,看似容易掌握,其实要正确地理解心经中的经偈还是会有难度的

。借用经中的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从心经中的这句经偈可以得知,观自在菩萨还得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照见五蕴皆空。可见“五蕴皆空”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境界,那么“五蕴皆空”也一定会是一个非常深奥的理念了。

“五蕴皆空”可以说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一个核心概念。为了更进一步理解心经中五蕴皆空的概念,我们不妨从开悟的楞严中找寻一些参照作为对比。都说楞严经是开悟的楞严,那么以楞严为参照应当是个可取的对比。

楞严经中并没有“五蕴皆空”的概念,但是楞严经中有“五阴皆如来藏”的说法。那么“五蕴皆空”与“五阴皆如来藏”是否有相通之处呢?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五蕴与五阴这二者都是对“色、受、想、行、识”的表述。所以当有相通之处。又楞严经经文中提到: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再加上这段经文的印证,由此可见“五蕴与五阴”、“空与如来藏”确有相通之处。

那么既然“五蕴与五阴”、“空与如来藏”有相通之处,我们是否可以把“五蕴皆空”说成“五蕴皆如来藏”,或者把“五阴皆如来藏”说成“五蕴皆如来藏”呢?要知道楞严经是在玄奘法师译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后许多年,才传入中国,并得以翻译成中文的。有玄奘法师的译作在前可供参详,楞严经中的“五阴皆如来藏”并没有说成“五蕴皆如来藏”一定是有道理依据的。

心经中说:“是诸法空相”,楞严经说:“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由此可见:蕴者是与空对应的“相之假名”,阴者是与如来藏对应的“无明之影”。心经是从“相”上展开分析“空中的蕴之假名”,而楞严经是从“性”上展开分析“如来藏中的无明之影”。

“相”者,名假安立,蕴空而有,是故空中幻成五蕴,而五蕴皆空。“性”者,依妄立所,妄心计度,是故如来藏中无明对立而成五阴之影,而五阴皆如来藏。

心经从“相”的层面上展开分析,所以说:五蕴不异空,空不异五蕴,五蕴即是空,空即是五蕴。楞严经从“性”的层面上展开分析,所以说: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相”的角度对应的是“空”;“性”的角度对应的是“如来藏”;“菩提”对应的是“修:于诸戒行得见威仪,于诸苦行得见功德”;“涅槃”对应的是“离生;于圆寂处见无生”;“真如佛性”对应的是“无学:本来圆满,无智无得”;“庵摩罗识”对应的是“清净:于诸染污见本清净”;“大圆镜智”对应的是“平等:于诸分别见不分别”。

心经从“相”的角度析相入空,故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愿佛佑吉祥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19 03 11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